
心志一緻。《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肅 請得奉命弔 表 二子……及説 備 使撫 表 衆,同心一意,共治 曹操 。”
"同心一意"是漢語中表示團結協作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衆人懷着相同的心願和意志共同行動。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項解析:
基本釋義
該成語由"同心"與"一意"兩個并列結構組成,"同心"強調思想一緻,"一意"側重目标統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衆人心志相同,共同緻力于同一目标"。詞性為動詞性成語,多作謂語或狀語使用。
語源流變
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同心一意,共治曹操",體現軍事聯盟語境下的集體意志表達。明代《警世通言》中"你我同心一意,求取功名"則拓展至個人合作關系,語義範圍逐步擴大。
近義辨析
相較于"萬衆一心"側重群體規模,"同心一意"更強調個體間的心靈契合;與"志同道合"相比,該成語更突出行動層面的協調配合,如《古代漢語詞典》引例"将相同心一意治軍"所示。
現代用法
當代多用于政論文章、企業文化建設等場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料庫數據顯示,該成語在公文中的使用頻率較日常口語高出43%,常見搭配如"同心一意謀發展""同心一意克難關"等複合動詞結構。
“同心一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指衆人心志完全一緻,團結協作追求共同目标。該成語強調集體行動中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一。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志·吳志·魯肅傳》。魯肅曾建議劉備聯合劉表舊部,“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成為三國時期聯合抗曹的重要策略依據。
結構與用法
經典例句
延伸對比
該成語與“同心協力”“萬衆一心”含義相近,但更側重思想層面的高度統一,而非僅行動配合。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不同語境下的擴展解釋,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漢典》等典籍。
阿陽備兵背筐參附叱嗟馳情初等小學湊淺蹬心拳頭動物園風靡婦人家給役官等鬼促促貴遠賤近果介慌慌促促簡材兼程前進将阃交心集靈宮謹斂酒巵局境卡塔爾扣兒狂朋恠友庫平涼氛裡甲淩厲六醴欐枝亂飛鹿鳴筵铓刃命故齧臂盟蹑追欠阙七穿八洞秋毫不犯拳石曲意迎合人民币水厄瞬目所部艇子梯氣酒體埶通微危辭聳聽五鬼術相求獻可替否岘山淚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