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的意思、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解釋

詞篇名。相傳為唐代李白作。上片渲染山林清寒傷心之景,下片由景入情,寫閨中思婦伫立盼望遊子歸來的哀傷。全篇意境蒼涼,筆法渾厚,結尾含蓄不盡,是給人以深刻啟迪的最早文人詞之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釋義(據漢語詞典及文學解析)

此詞為唐代李白所作(一說佚名),詞牌名“菩薩蠻”源于唐代教坊曲。據《杜陽雜編》載,唐宣宗時女蠻國使者“危髻金冠,璎珞被體”,狀似菩薩,故稱“菩薩蠻隊”,曲名由此而來。全詞以白描手法勾勒遊子思歸之愁,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句解析

  1. “平林漠漠煙如織”

    •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古代漢語詞典》釋為“平地的樹林”)。
    • 漠漠:形容煙霧彌漫、朦胧無際之态(《說文解字》:“漠,北方流沙也”,引申為廣布貌)。
    • 煙如織:煙霧交織如網,化靜為動,凸顯愁緒綿密。

      全句意譯:平原上的樹林籠罩在如織的煙霧中,蒼茫迷離。

  2. “寒山一帶傷心碧”

    • 寒山:深秋蕭瑟的山巒(“寒”字點明季節與心境)。
    • 傷心碧:極言山色青碧至刺目傷情(“傷心”為詩家語,表程度之深)。

      意譯:秋山凝成一道悲涼的青碧色,令人觸目神傷。

  3.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暝色:暮色(《玉篇》:“暝,夜也”)。

      意譯:暮色浸入高樓,獨居之人愁思翻湧。

  4.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

    • 玉階:白石台階(借指華美居所,反襯孤獨)。
    • 宿鳥:歸巢之鳥(“急”字反襯遊子無歸)。

      意譯:徒然伫立階前,看歸鳥疾飛,人卻滞留他鄉。

  5.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長亭短亭:古代驿道旁供歇息的亭子(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象征歸路迢迢。

      意譯:歸途何在?唯見長亭連着短亭,延綿無盡。


二、核心意象與情感


三、文學地位與評價

此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宋黃昇《花庵詞選》),開創文人詞意境深遠的傳統。其藝術特色在于:

  1. 情景交融:自然景象與羁旅愁思渾然一體。
  2. 語言凝練:五字句與七字句交錯,節奏頓挫如歎(唐圭璋《唐宋詞簡釋》稱“末二句仍含蓄不盡”)。

參考資料:

  1.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華書局)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黃昇《花庵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是一首以秋日暮色為背景的懷人詞,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抒發了思婦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愁思。以下從詞意解析、藝術特色兩方面展開分析:

一、詞意解析

  1. 上片寫景烘托愁緒

    •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平展的樹林籠罩在濃密如織的暮煙中,秋日山巒的碧色透出凄涼()。
      • “漠漠”形容煙霧迷蒙,“傷心碧”既指山色蒼翠到令人感傷,也可理解為程度副詞(極碧)。
    •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暮色漸深,高樓上的思婦獨自陷入愁緒,點明人物與情感基調。
  2. 下片抒情深化離愁

    •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思婦在台階上久久凝望,卻隻見鳥兒匆匆歸巢,以“空”字凸顯等待的徒勞。
    •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以連綿的亭驿象征歸途遙遠,強化了盼歸無望的怅惘。

二、藝術特色

  1. 情景交融:上片以“煙如織”“傷心碧”等意象渲染壓抑的暮色,自然景象與人物愁思渾然一體。
  2. 對比與象征:下片用“宿鳥歸飛急”反襯思婦的孤獨,結尾“長亭更短亭”以空間延展暗示時間流逝,深化離愁。
  3. 語言凝練:全詞僅44字,卻通過“空”“急”等字精準傳達情感層次,體現李白詞風的含蓄與張力。

三、主題與争議

此詞傳統上被視為思婦閨怨之作,但部分學者認為亦可能寄托了遊子羁旅之思。其作者歸屬曾有争議,後據《湘山野錄》考證為李白所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創作背景或曆代評析,可參考古詩文網及搜狗百科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黯慘保申璧彩冰川兵械財位蒼涼殘帙車主泚筆爨濯達聽奠酬杜根黩倫垩灰耳背風觀風流輔送伏特加撫字革薄蒿艾摦大火石榴驚閨泾渭同流緊要關頭九灋镌説駿馬俊鳥軍衆巨嫂開鑛凱奏兩省靓豔廪賜臨難不懾龍奧籠僮邁捷母親破首喪檢僧籍詩輯通規同壤同載脫逸霧鬓武運相見先景縣縣小铠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