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先人之事業。《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去卑 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下武嗣興,中陽繼業。”《舊唐書·僖宗紀》:“自古繼業守文之主,握圖禦宇之君,必自正月吉辰,發號施令。”
“繼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繼承先人的事業,強調延續家族、朝代或前輩的功業。這一含義在古籍中常見,如《三國志》提到“子不繼業”、《紅樓夢》中感歎“無一個可以繼業者”。
古代典籍
文學作品
《紅樓夢》第五回通過判詞暗示賈府子孫“無一個可以繼業者”,暗喻家族衰敗。
多用于形容事業傳承,如家族企業、技藝延續等場景。在姓名學中,“繼”表連續,“業”指功績,組合後寄托對後輩的期許。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人物,可參考《三國志》《紅樓夢》等原著,或查閱宋代佛教史相關文獻。
《繼業》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接替、繼承已有的業務或職業。
拆分:繼 + 業
部首:絞(纟)+ 木
筆畫:繼(8畫),業(5畫)
《繼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中。儒家強調家族的延續和子孫後代的責任。在傳統中國社會中,繼業意味着接受父輩的産業或職位,繼續發展和管理。
《繼業》的繁體字為「繼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業」的上方多會加上「缶」部,意味着接替了祖先的職業或事業。
1. 他畢業後繼業了父親的公司。
2. 兒子接手了父親的生意,繼業有成。
繼承、繼位、繼往開來、繼續
接替、繼任、接手
放棄、中斷、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