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诰籍的意思、诰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诰籍的解釋

記錄朝廷對官員封贈之事的簿籍。 明 李東陽 《明故工部尚書進階榮祿大夫緻仕贈太子太保曾公墓志銘》:“擢通政司右通政,專領武官誥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诰籍”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曆史文獻考據。從構詞法分析,“诰”本指帝王對臣屬的訓誡文書,《說文解字》釋為“告也”,特指上對下的正式文告;“籍”原指記錄戶口的簿冊,《周禮》注疏載“籍,書也”,後引申為官方登記造冊的典籍。二字合稱見于明代典章制度,指專門記載诰封文書及其受封者信息的官方檔案。據《明會典》記載,五品以上官員的封贈文書均需“錄于诰籍,藏于禮部”,作為身份憑證與世襲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主要作為曆史文獻研究術語。對于具體語境中的釋義差異,建議參照《漢語大詞典》(1992年版)第三冊第458頁的權威解釋,或咨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專家團隊。

網絡擴展解釋

“诰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朝廷對官員封贈事務的官方記錄。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诰籍”指古代記錄朝廷封贈官員的官方簿冊或文書,通常由皇帝親自頒發,具有權威性和儀式性。例如,明代李東陽的墓志銘中提到“專領武官誥籍”,即指掌管武将封贈檔案的職責。

2.字義拆解

3.曆史背景與用途

诰籍不僅是榮譽象征,更是官員身份和地位的官方憑證。它記錄了官員的任命、晉升、封賞等信息,類似現代人事檔案,但更具禮儀性和政治意義。

4.相關擴展

诰籍在明清時期尤為常見,常用于文官或武官的封贈管理。其内容可能包括官職名稱、封賞緣由、時間等,是研究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史料。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明故工部尚書進階榮祿大夫緻仕贈太子太保曾公墓志銘》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蒿猵獺谄側攙搓從姬大小夏侯點文地磁豆萁二氧化碳昉始仿宋字焚膏鳳屏負貳附着幹幹凈凈割隸皇慮華誣花遮柳隱渾象昏翳活剝生吞豁除檢手僥幸靜存金相玉質馂饔坎止流行空譽勞勳離懷令正麗藻春葩録蘭磨房内容内容提要拟話本逆溢情摯侵媟湫水啟攢權彊喪器生財侍俑淑配送往視居退卻托活外路人武德舞烏帽紅裙鮮發纖削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