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的意思、法幢的詳細解釋
法幢的解釋
(1).寫有佛教經文的長筒形綢傘或刻有佛教經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 * 文》:“法幢卷舒,拂高軒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輕轉。” 明 唐順之 《題金山寺付僧惠傑》詩之一:“隱隱帆檣外,分明見法幢。”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法幢始何年,本自 遠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燈馀話·聽經猿記》:“側聞尊宿建 * 幢,不憚遠來,求依浄社。”
詞語分解
- 法的解釋 法 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
- 幢的解釋 幢 á 古代原指支撐帳幕、傘蓋、旌旗的木竿,後借指帳幕、傘蓋、旌旗。 〔幢幢〕形容影子搖晃,如“人影幢幢”。 刻着佛號或經咒的石柱:經幢。石幢。 幢 à 量詞,指房屋:一幢大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法幢”是佛教術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理解:
一、作為宗教法具
指寫有佛教經文的長筒形綢傘,或刻有經文、佛像的石柱。這類法具常見于道場門前,作為宣揚佛法的标志,例如南朝文獻記載“法幢卷舒,拂高軒而徐薄”(《初夜文》),描繪了法幢在儀式中的實際使用場景。
二、象征佛法内涵
- 比喻佛法高揚:以“幢”的豎立形态象征佛法崇高,如猛将樹立戰旗代表勝利,法幢則喻指佛菩薩說法能降伏衆生煩惱。
- 代指佛法傳承:在佛教中提出獨到見解或創立宗派時,稱為“建立法幢”,禅宗也将演法開示稱為“建法幢”。
三、特殊引申含義
在《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中,“法幢”被記載為東方佛國名,即“法幢世界”,由法海雷音如來主持。不過此釋義多見于特定經典,日常使用較少。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佛教經典釋義與文獻用例,若需了解更詳細的佛國名相關記載,可參考《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幢(fǎ zhu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佛教寺廟中用于承托佛像或經幡的高大石碑或柱子。下面是關于法幢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法幢的拆分部首是“幹”和“巾”,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法幢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佛教中,用來指代寺廟中的石碑或柱子。
繁體:法幢的繁體字為「法幢」,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法幢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結構和含義都保持一緻。
例句:在佛教寺廟中,法幢高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