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正的言詞。 明 宋濂 《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或以非理來撓,必峻言折之。”《明史·隱逸傳·楊恒》:“ 恒 性醇篤,與人語,出肺肝相示。事稍乖名義,輒峻言指斥。”
“峻言”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嚴正的言詞,常用于形容态度嚴肅、立場堅定的表達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名字案例,可參考、3、4等來源。
《峻言》是指言辭嚴厲、直言無忌的話語或警戒的話語,常用于形容言辭剛毅、有力的言論。
《峻言》的部首是“言”(yán),總筆畫數為10。
《峻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一書中,有“齊師峻言殺季文子”,這是《峻言》一詞最早的記載。在古代,人們常常借助“峻言”來表達對強烈的觀點或意見的堅持。
《峻言》的繁體字為「峻言」。
在古代,漢字《峻言》的寫法基本上是類似的,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形狀為“辵言”。
1. 他以峻言直抒胸臆,赢得了大家的認可。
2. 這位演講者用峻言告誡人們,不要忘記曆史的教訓。
3. 對于違法行為,法律必須用峻言加以懲治。
1. 峻厲:形容嚴厲、嚴肅隆重。
2. 峻刑:指嚴厲的刑罰。
3. 峻急:形容緊迫、迫切。
1. 強硬:形容言辭堅決、強烈。
2. 嚴詞:形容言辭嚴厲、嚴肅。
3. 剛言:指直言不諱。
溫言:指言辭溫和、緩和的話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