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貪得;貪圖財利。《左傳·成公十二年》:“諸侯貪冒,侵欲不忌。”《隋書·炀帝紀下》:“貪冒貨賄,不知紀極。”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仁者恥貪冒,受祿量所宜。” 明 徐光啟 《漕河議》:“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見長,貪冒闒茸之倫可得著罪。”
(2).指貪圖財利的人。《舊唐書·職官志二》:“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權衡,明與奪,抑貪冒,進賢能。”
“貪冒”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指“貪婪無度”。《漢語大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将其解構為并列式合成詞,“貪”指對財物的過度渴求,“冒”通“媢”表示嫉妒,二字組合強化了貪欲的非理性狀态。
該詞源出先秦典籍,《左傳·成公十二年》載“諸侯貪冒,侵欲不忌”即用其本義,描述統治者對疆土財富的過度索取。唐代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唐紀》中評述安史之亂時寫道“祿山貪冒,卒啟禍階”,凸顯該詞在曆史叙事中的道德批判功能。
從詞義演變角度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特别指出,隨着漢語雙音化發展,“貪冒”在宋元後逐漸被“貪婪”“貪墨”等詞替代,但在明清公牍文中仍作為雅言保留。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曆史文獻及仿古語境,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古代官場生态時,仍沿用此詞以存古意。
“貪冒”是一個漢語詞語,也可視為成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作為普通詞語
作為成語
“貪冒”既有具體指代“貪財”的用法,也有引申為“冒進”的成語含義,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鞍铠百幅被憋強才品産殖赤伏窗帷醇笃慈寵道眼盜鑄電氣化地土牒都缦斷代笃切放狂芳樂苑肺劄複交嘎巴鈎爪古體詩寒條伎兒鯨力開剏抗隱葵花向日禮度盧李馬冠蠻貃馬祖秘書外監前房後繼鉛鐵前窩七擔八挪凄梗秋社秋霰旗星氣翼船濡滞讪答答地神情恍惚失張失志獅子花首望收續疏捕數蓍灘頭同垂不朽違恨隈蔚撾撓渥耀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