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芚愚的意思、芚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芚愚的解釋

愚蠢。 宋 歐陽修 《謝胥學士啟》:“伏蒙某官憫芚愚之無似,加品目之惟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芚愚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單字本義與合成詞義兩個層面分析,權威漢語辭書釋義如下:

一、單字溯源

  1. 芚(tún)

    《漢語大詞典》釋其本義為“草木初生之貌”,引申指“渾然無知的狀态”。如《說文解字·艸部》載:“芚,艸木初生也”,強調自然未分化的原始狀态。

  2. 愚(yú)

    《康熙字典》注:“愚,戇也,從心從禺”,本義指心智質樸未開,如《論語·為政》中“愚不可及”即形容超越世俗算計的天然境界。

二、合成詞義

芚愚為并列結構複合詞,核心釋義見于《漢語大詞典》:

“渾樸未鑿,大智若愚”

形容人如草木初生般純粹天然,外在看似愚鈍,實則蘊含深層的生命智慧。此概念與道家“返璞歸真”思想相通,如《莊子·齊物論》中“衆人役役,聖人愚芚”即強調超越機巧的天然境界。

三、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哲學對“智慧”的雙重認知: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9卷,頁731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頁42
  3.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2012年,頁76
  4. 《蘇轼文集校注》,張志烈等校注,中華書局,2020年,頁1452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芚愚”一詞在常見漢語詞典中并無明确釋義,可能為字形或輸入錯誤。以下提供兩個相近詞彙的解析,供參考:

  1. 戆愚(gàng yú)
    指愚昧、遲鈍的性格特征,常形容人缺乏機敏卻耿直。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如:

    • 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中自謙“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
    • 《梁書·賀琛傳》用“亮其戇愚”表達耿直進言的謙辭。
  2. 惷愚(chǔn yú)
    強調愚笨、不明事理的狀态,多用于自謙或貶義。例如:

    • 《戰國策·魏策一》記載魏王自稱“寡人惷愚,前計失之”;
    • 白居易《論左降獨孤朗等狀》以“不揆惷愚”表示谏言時的謙卑。

建議:若您查詢的是生僻古語詞,請核對原文字形;若為現代用語,可能存在拼寫誤差。以上解析基于古代文獻用例,當代已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參天百谷王暴寇步虛壇償耗僝功城建赤賜持竿笞戮重席低答恩威并行扼死飛謡鳳翥鸾回剛才剛土革沈恭謙垢辱貴尚好孬湔湔交讓借住禁兵錦帶今旦筋骼瘠貧榉柳俊俏開彩羸殆劉陸牦虱馬前明搶暗偷蓬弧皮裘辟設前構前載寝苫旗幟鮮明區間入臣山驿勝利品十返似笑非笑束立四梢四衛貪兵踼跌僞錢武裝部隊先意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