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鬥的意思、阿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鬥的解釋

(1) [Adou]∶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禅的小名。此人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

(2) [an ignorant and incapable man;good-for-nothing fellow]∶後指懦弱無能的人

不要把群衆看作阿鬥

詳細解釋

(1). 三國 蜀 後主 劉禅 的小字。《三國志·蜀志·劉封傳》:“自立 阿鬥 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清 趙翼 《蟂矶靈澤夫人廟》詩:“歸寧手自抱 阿鬥 ,亦見異母恩勤厚。”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阿鬥 擲金葉于城上,一時而盡百萬,日破百千金之古瓷而聽其聲。”

(2).《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尚書令 樊建 ……殿中督 張通 并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司馬文王 與 禪 宴,為之作故 蜀 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 禪 喜笑自若。王謂 賈充 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 諸葛亮 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 姜維 邪?’ 充 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 禪 曰:‘頗思 蜀 否?’ 禪 曰:‘此間樂,不思 蜀 。’ 郤正 聞之,求見 禪 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 隴 蜀 ,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 郤正 語邪!’ 禪 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後遂以“阿鬥”為庸主的典型,亦用以泛指昏庸無能的人。 瞿秋白 《亂彈·水陸道場》:“他們不客氣的說:‘人民蠢如鹿豕笨如牛馬,人民是 阿鬥 --昏庸無用不知不覺的昏君,隻有他們自己才是精明強幹大權獨握的 諸葛亮 。’” 巴金 《隨想錄·<小人·大人·長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氣,是個扶不起的 阿鬥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個青天,兩個青天,能解決多少問題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鬥”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引申義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曆史人物指代
    “阿鬥”是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禅的小名()。他是劉備之子,因性格庸碌、治國無能,即便有諸葛亮全力輔佐仍未能振興蜀漢,最終導緻國家滅亡()。

  2. 讀音與構詞
    讀音為“ā dǒu”,其中“阿”是前綴,表親昵()。部分人誤讀為“ē”,但現代漢語規範中應為“ā”。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象征無能之人
    後衍生為對懦弱無能、難以扶持者的比喻。例如“扶不起的阿鬥”形容缺乏潛力的對象()。

  2. 文化批評符號
    常用于批評依賴他人、缺乏主見或能力的行為,如“群衆并非阿鬥”強調尊重他人能力()。


三、相關典故

總結來看,“阿鬥”從曆史人物演變為文化符號,既反映對庸才的諷刺,也用于警示依賴心理。可通過來源網頁進一步查看完整典故(如、3、5)。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鬥這個詞是一個貶義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年齡大了,但是智力和能力卻沒有跟上。下面是關于阿鬥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阿:由“阜”和“口”組成,共有8畫。 - 鬥:由“鬥”一個部首,共有4畫。 來源: 阿鬥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形容蜀漢劉備的兒子劉禅智力低下,無法勝任國家大事,被人戲稱為“阿鬥”。 繁體: 阿鬥(繁體字:阿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阿鬥的寫法并未發生變化。 例句: 1. 他已經三十歲了,還像個阿鬥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2. 這位總統的治理能力太差了,簡直是個政治阿鬥。 組詞: - 阿強 - 阿忠 - 阿寶 近義詞: - 愚蠢 - 笨拙 - 無能 反義詞: - 聰明 - 機智 - 有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