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取為己有。《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東觀漢記·張堪傳》:“時 述 珍寳珠玉,委積無數, 堪 録簿上官,秋毫無取。”
(2).不足取。 晉 王谧 《重答桓太尉書》:“自謂拟心宗轍,其理難尚,非謂禮拜之事,便為無取也。” 唐 杜甫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詩:“盛名富事業,無取媿高賢。” 浦起龍 心解:“無取,謂一無足取。” 宋 秦觀 《王儉論》:“大節喪矣,雖有一時之美,一日之長,足以誇污世而矯流俗,君子無取焉。”
“無取”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例如“無取向矽鋼”是工業術語,此處“無取”與詞義無關,屬專業詞彙。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孟子》《東觀漢記》等文獻原文。
《無取》是指不去追求、争取或擁有。它表示一種不追求個人利益、不貪圖物質財富的心态或态度。
《無取》是由“無”和“取”兩個字組成。其中,“無”是從“無”部,表示沒有、沒有的意思。它的拼音是wú,讀音是wú。它的筆畫數是4畫。而“取”是從“手”部,表示手拿、拿取的意思。它的拼音是qǔ,讀音是qǔ。它的筆畫數是8畫。
《無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和思想道德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追求内心的甯靜、舍棄物質欲望,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脫。因此,無取成為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态度和境界。
《無取》的繁體字為「無取」。
在古時候,無取也有一些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無可以寫作“毋”、取可以寫作“娶”等。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是根據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發展而演變出來的。
1. 他對名利無取,一心追求内心的平靜和悟道。
2. 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都過着簡樸的生活,追求無取的境界。
3. 她雖然很有才華,但卻對成就和榮譽不感興趣,她追求的隻是無取的真實自我。
無取沒有特定的組詞。
無取的近義詞有不争、無欲、不取。
無取的反義詞有貪得無厭、追逐名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