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正。三正之始,萬物皆微,故又稱三微。《漢書·律曆志上》:“三微之統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後漢書·陳寵傳》:“三微成著,以通三統。” 李賢 注引《三禮義宗》:“三微,三正也。言十一月陽氣始施,萬物動於黃泉之下,微而未著,其色皆赤,赤者陽氣。故 周 以天正為歲,色尚赤,夜半為朔。十二月萬物始牙,色白,白者陰氣。故 殷 以地正為歲,色尚白,鷄鳴為朔。十三月萬物始達,其色皆黑,人得加功以展其業。 夏 以人正為歲,色尚黑,平旦為朔,故曰三微。” 唐 杜審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六位乾坤動,三微曆數遷。” 宋 王安石 《回賀冬啟》:“伏以七始載華,三微遂著,方明主撫辰之盛,宜哲人膺祉之多。”參見“ 三正 ”。
(2).謂十五日。《易緯乾鑿度》卷上:“三王之郊,一用 夏 正。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 鄭玄 注:“五日為一微,十五日為一著。”
(3).古代箭靶上的三條豎線。《後漢書·陳敬王羨傳》“ 寵 善弩射,十發十中” 李賢 注引《華峤書》:“ 寵 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相将,萬勝之方,然要在機牙。”參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弩機”條。
“三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不同的文獻和語境有所差異。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三微”在不同語境下可指曆法起始、時間單位或射箭術語。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三微》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三微》的拆分部首是“一”、“心”和“示”,分别放在字的最左邊、中間和最右邊。整個詞語共有10個筆畫。
《三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大宗師》一章中:“與物無争,故能救物。此曰‘微’。”意為和事物沒有沖突抗争,因此能夠拯救事物。由此可見,這個詞強調了以微小、溫和的方式去處理事物。
《三微》的繁體字為「三微」。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但是,《三微》這個詞的基本構造并沒有大的改變,依然由三個部分組成,保留了“一”、“心”和“示”的排列順序。
他處理問題的方式總是三微而行,不激烈也不過分溫和。
三微之道、微言大義、微不足道
微小、細微、微末
激烈、激進、激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