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叢書的意思、叢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叢書的解釋

[collection] 由很多書彙編成集的一套書

知識青年自學叢書

詳細解釋

(1).聚集書籍。 唐 韓愈 《剝啄行》:“門以兩版,叢書於閒。”

(2). 中國 最早的詩文集内“雜著”的别稱。 唐 陸龜蒙 《<叢書>序》:“叢書者,叢脞之書也。叢脞猶細碎也,細而不遺大,可知其所容矣……歌、詩、頌、賦、銘、記、傳、序,往往雜發,不類不次,混而載之,得稱為‘叢書’。” 清 葉名沣 《橋西雜記·叢書》:“古無輯録,各家著述為叢書者, 唐 陸 氏 龜蒙 有《笠澤叢書》。‘叢書’二字,始見於此,然仍詩文專集也。”

(3).根據一定目的和使用對象,選擇若幹種書編為一套,在一個總名稱下刊印。有綜合性的,也有專科性或專題性的。 中國 編叢書,始自 宋 代,盛于 明 清 。自 元 明 至近代,所刻近三千種。 清 葉名沣 《橋西雜記·叢書》:“ 宋 溫陵 曾慥 ,集《穆天子傳》以下二百五十種為《類説》,是則後世叢書所由昉。” 缪荃孫 《校刻〈儒學警悟七集〉序》:“ 唐 以來有類書, 宋 以來有叢書, 朱氏 《紺珠》、 曾氏 《類説》,已彙數十種而刻之,然皆删節不全,至取各書之全者,并序跋不遺,前人以 左圭 《百川學海》為叢書之祖,顧《學海》刻於 鹹淳 癸酉,先七十餘年已有《儒學警悟》一書, 俞鼎孫 、 俞經 編,計七集四十卷。”《〈中國叢書綜錄〉前言》:“我們編纂這部《綜錄》……集合北京圖書館等四十一個圖書館的館藏,這些圖書館又是在解放後經過大力充實的。因此所收的叢書有2797種,而‘新學’和‘佛學’的叢書,還不計在内。”現代将性質相近或相同的文章或著作彙編成套出版,亦稱叢書。 柳亞子 《懷念阿英先生》:“太陽社好象是出版月刊和叢書的,主要的人物是 蔣光慈 和 錢杏邨 先生。” 巴金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他寫文章,編刊物;我也寫文章,編叢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叢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圍繞某一主題或學科,将多部獨立著作彙編成冊的圖書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叢書是“由許多書彙集編成的一套書,通常有共同的主題或讀者對象”。這類出版物在知識傳播和文化積累中具有重要作用。

從結構特點分析,叢書具備三個顯著特征:

  1. 主題關聯性:如《辭海》所述,叢書内容需具備“内在邏輯關聯”,例如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聚焦哲學社會科學經典;
  2. 形式統一性:包含統一設計的封面版式、編號序列和出版标識;
  3. 體例靈活性:既可是同一作者的多卷本作品,也可是多位作者的專題合集。

在功能價值層面,叢書具有知識系統化、文化傳承和學術集成等作用。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通過系統整理曆代文獻,為學術研究提供完整參考資料。其曆史可追溯至南宋《儒學警悟》,該叢書開創了我國古代叢書編纂的先河,至清代《四庫全書》達到傳統叢書編纂的巅峰。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叢書編纂需遵循《圖書編輯工作基本規程》中的相關規定,确保内容的權威性和編校質量。對于普通讀者,選擇叢書時應注意出版社的專業資質與編委會學術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叢書”指在一個總書名下,将多種獨立著作彙編成一套的集群式圖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概念
    叢書是由多部書籍彙編而成的系列著作,通常圍繞特定主題或用途編纂,各書保持獨立性但共享總書名。常見别稱包括“叢刊”“叢刻”“彙刻”“文庫”等。

  2. 結構特點
    每套叢書包含若幹單獨成冊的書籍,例如《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共收錄3,400餘種著作。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與發展

    • 中國最早的叢書可追溯至南宋嘉泰年間俞鼎孫、俞經編的《儒學警語》。
    • 明清時期達到興盛,如《四庫全書》等綜合性叢書湧現。
  2. 演變特征
    早期叢書多為綜合性彙編,後逐漸發展出專科性、專題性類型,例如文學類、科技類專題叢書。


三、分類與用途

  1. 主要類型

    • 綜合性:涵蓋多學科領域,如《四庫全書》;
    • 專門性:聚焦特定主題,如《知識青年自學叢書》。
  2. 功能價值
    叢書便于系統保存文獻、服務特定讀者群體(如研究者、學生),或推廣某一領域知識。


四、示例與擴展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報仇暴伉不谷不止程巧塵路地豆對針惡臉鵝梨旋風髻藩臣夠勁兒骨路國統區合子利錢黃澄澄诘辯景科就豐據慢刻骨镂心喟然而歎鲲鲠攬總蓮的令王臨街滿勤面市描筆妙辯蜜甘米酒民愛莫如鳥害牛矢弄令辟灋起床青袅如法砲制腮巴子三上五落山果虱虱水漏逃伏甜心渟泓挽歌枉紊萬馬齊喑甕盎鎢鋼無口匏無量佛鑲接閑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