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uld be better] 不如;這樣選擇較好
與其你去,莫如他來
不如。《國語·魯語上》:“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史記·樂毅列傳》:“王必欲伐之,莫如與 趙 及 楚 魏 。” 宋 蘇轼 《徐州鹿鳴宴賦》詩叙:“永惟 三代 以來,莫如吾 宋 之盛。” 明 劉基 《郁離子·瞽聩》:“夫天下之至毒莫如蛇,而蛇之毒者又莫如蝁。” 魯迅 《且介亭雜文·儒術》:“這說得很透徹:易習之伎,莫如讀書。”
“莫如”是現代漢語中表示比較選擇的連詞,其核心語義是通過對比提出更優選項。《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解釋為“不如”,用于連接兩個選項時,強調後者更適宜或更可取。
從詞源看,“莫如”由否定副詞“莫”與動詞“如”構成,先秦文獻中已見使用。例如《戰國策·齊策四》中“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後接“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此處“莫如”隱含着對兩種處世态度的比較選擇。
當代漢語中,“莫如”多用于書面語境,其典型句式結構為“A莫如B”,表示在A與B的比較中,B更值得采納。例如:“與其空想,莫如行動”暗含行動比空想更具實踐價值。該詞在語義強度上弱于“不如”,帶有委婉建議的修辭色彩。
權威辭書特别指出,“莫如”與“不如”存在語體差異:前者多用于政論、學術等正式文體,後者適用于口語和一般書面語。《現代漢語八百詞》強調二者不可隨意替換,如“這個辦法不如那個”不可改為“這個辦法莫如那個”。
“莫如”是一個漢語連詞,主要用于比較選擇,表示“不如”或“這樣選擇較好”。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紅樓夢》《史記》等文獻,或查閱相關詞典釋義。
北馬碧幢不知端倪承盤騁志鹑奔丹霄姿調類獨絕二人傳發迎會親豐獄佛面高啟垢蠧勾注過界國君合雜弘恕慌悴晃蕩家教嘉勳桀壁解韍拘羅狂儁老我兩亡離湣礫石屋面柳谷溜跑眉峯碧門賓明甫明淨批本貔虎牝戶濮議錢插強梧山肴設祖十二鐘詩什坦克車田園詩宛暍窩窩凹凹獻楚羨慕仙人擔顯懿小爐匠小天地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