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甕盎的意思、甕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甕盎的解釋

(1).陶制容器。 唐 韓愈 《嶽陽樓别窦司直》詩:“餘瀾怒不已,喧聒鳴甕盎。” 宋 蘇轼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詩:“扶桑大蠒如甕盎,天女織綃雲漢上。” 宋 黃庭堅 《送吳彥歸番陽》詩:“黃花滿籬落,白蟻鬧甕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吳郡僧智書》:“哀駘不棄,甕盎無遺。”

(3).謂卑視。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贊》:“粃糠萬物,甕盎乾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甕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陶制容器
    指古代用于盛物的陶器,如甕、罐等。常見于詩詞中,如蘇轼用“扶桑大蠒如甕盎”形容蠶繭之大,黃庭堅以“白蟻鬧甕盎”描繪生活場景。

二、比喻義

  1. 形容才能未被展現
    作為成語時,比喻人的才能或學問像倒置的甕,無法顯露出來。例如“甕盎無遺”表示未被埋沒的才能。
    另一層引申義指才能平凡,如徐陵《與王吳郡僧智書》中“甕盎無遺”暗含對普通人的包容。

  2. 表達輕視态度
    明代方孝孺在《李太白贊》中用“甕盎乾坤”表達對世俗的蔑視,體現超然物外的态度。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典故背景,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盎》是什麼意思

《甕盎》是指一種古代器皿,用于盛裝食物或飲料。它是一種古時候常見的陶瓷容器,具有一定的容量,通常用于存儲液體、食物等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甕盎》的拆分部首為瓦字旁,主要部分是“瓦”,其餘部分為“皿”和“口”。根據漢字書寫規則,瓦字旁的筆畫數為5,在繁體字中稍有變化,但總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來源和繁體

《甕盎》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人們常使用瓦制品來制作器皿,甕盎便是其中一種。隨着時代的變遷,繁體字逐漸出現并流傳至今。在繁體字中,甕盎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區别,對于《甕盎》這個詞來說,它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漢字寫法多樣,例如在甲骨文中,甕盎的形狀可能會有所變化。由于古代書寫資料的稀缺性,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确切情況可能無法準确了解。

例句

1. 這個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古代甕盎,展示了古人的飲食文化。

2. 他打破了甕盎,一時間酒水四濺。

3. 媽媽将煮好的湯倒進甕盎中,準備供客人品嘗。

組詞

根據《甕盎》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

1. 甕:古代陶瓷器物的一種。

2. 盎:一種古代器皿,通常用于盛放食物、飲料。

3. 甕酒:使用甕盎貯存的酒。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酒壇、酒缸、酒罐

反義詞:杯子、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