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饔的意思、賜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饔的解釋

古代諸侯行聘禮時的禮節。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别國使者送去活牲等,稱為“賜饔”。《儀禮·聘禮》:“賜饔,唯羹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賜饔(cì yōng)是古代禮儀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諸侯朝見天子或使臣出訪時,由君主賞賜的正式膳食。該詞由“賜”(賞賜)和“饔”(古代指早餐或熟食)組合而成,特指具有政治象征意義的飲食款待制度。

  1. 詞義溯源

    “饔”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熟食,特指早餐”,《周禮·天官·外饔》記載“凡賓客之飧饔,飨食之事”,鄭玄注“饔,客始至之禮”。結合“賜”的賞賜本義,“賜饔”可理解為君主對賓客的飲食禮遇。

  2. 禮儀制度

    據《周禮·秋官·大行人》記載,周代對諸侯實行“五等之禮”,其中“上公之禮,飧五牢,饔饩九牢”,注疏說明“饔”為正式宴飨,與“飧”(簡餐)形成禮制層級,體現賓客等級差異。

  3. 外交功能

    《儀禮·聘禮》詳述使者接受“賜饔”的儀程,包含“宰夫朝服設飧”等程式。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指出,這類飲食賞賜實為“賓主身份确認儀式”,通過食物品類與數量的差異構建外交秩序。

  4. 現代遺存

    該制度在《春秋左傳注》等典籍中保留完整記載,今多用于研究先秦禮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飲食禮俗研究》将其列為“早期國家治理體系中物質分配與權力象征的典型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賜饔”是古代諸侯國之間外交禮儀中的特定禮節,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主國國君派遣卿大夫到别國使者的住所(如賓館),贈送活牲、熟食等物品的儀式,體現外交活動中的禮遇。

  2. 文獻出處與細節
    該詞源自《儀禮·聘禮》中“賜饔唯羹饪”的記載。根據注解,“羹饪”指煮熟的一牢(牛、羊、豬各一頭),表明賜饔包含生牲與熟食的結合,其中“饪”強調烹煮至熟的狀态。

  3. 禮儀關聯
    “饪”在古禮中至關重要,如《論語》提到“失饪不食”,指食物未煮熟或過熟均不合禮制,側面反映賜饔對烹饪程度的嚴格要求。

  4. 功能與意義
    這一禮節不僅提供實際物資,更通過規範化的儀式彰顯主國對來訪使者的尊重,是維系諸侯國間關系的重要外交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絃被兵冰鏡駁蝕踩人镵刻嗔忿忿淳俗單劣倒嚼大頭小尾董仲舒敦敬多緒蕃服璠璵飛山兵忿憤鳳凰窗風沙負攜谷坊浩涆踐踩焦坼狡蠹家庭道德讦參捷給計費警示衿甲桔柏渡巨美看不得阃外琅琊流标藜杖樓外樓路段錄音濛翳民賦命途逆計數蓬屋飄堕前定潛懿清勝審行適合暑瘧天開圖畫通用字土脈亡散隗炤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