镵刻的意思、镵刻的詳細解釋
镵刻的解釋
(1).刻畫;雕鑿。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入 蜀 諸詩,須玩其鑱刻山水,於 謝康樂 外另闢一境。”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奇峭山水,須用鑱刻之筆。” 陳三立 《漫題豫章四賢像拓本·黃庭堅》詩:“鑱刻造化手,初不用意為。”
(2).深刻。 清 戴名世 《缪太翁遺稿序》:“所為經義無慮數百篇,用意鑱刻,而詞調皆出入經史。”
詞語分解
- 镵的解釋 镵 (鑱) á 銳器:镵石(治病用的石針)。 古代的一種犁頭,又是一種挖草藥的器具:長镵(裝有彎曲長柄的器具)。 刺,鑿。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網絡擴展解釋
“镵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具體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刻畫、雕鑿
指用工具在物體表面雕刻出花紋或文字。例如清代施補華在《岘傭說詩》中提到“鑱刻山水”,形容以雕刻技法表現山水意境,并稱其“于謝康樂外另辟一境”。
- 深刻
引申為對事物或情感的深入表達,強調内涵的深邃性。
二、字義分解
- 镵(chán)
- 名詞:古代一種長柄彎曲的掘土工具。
- 動詞:刺、紮,如“镵雲”(形容高聳入雲)。
- 刻(kè)
- 動詞:雕刻,如刻字、刻石。
- 名詞:時間單位(古代一晝夜分百刻,現代一刻為15分鐘)。
- 形容詞:程度深,如“刻苦”“刻骨”。
三、相關工藝與文化
“镵刻”與金屬工藝中的錾刻有相似之處,後者指利用金屬延展性進行浮雕加工的傳統技藝,但“镵刻”更側重廣義的雕刻行為,而“錾刻”特指金屬工藝。此外,“锼刻”則多用于比喻文辭修飾,如《宋史》中批評骈文“鎪刻駢偶”。
四、總結
該詞既可指具體的雕刻技法,也可形容抽象層面的深刻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镵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是對這個詞語的詳細解釋:
镵:
部首:钅
筆畫:9
來源:《說文解字》
繁體:鐔
刻:
部首:刀
筆畫:8
來源:《說文解字》
繁體:刻
《镵刻》這個詞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漢字中使用的寫法是“镵刻”。
例句:
1. 他用匠心獨具的镵刻技巧,創造了一件令人驚歎的藝術品。
2. 這塊石頭上刻滿了古老的镵刻,圖案極其精美。
組詞:雕镵、镵工、镵匠、刻镵、镵刻藝術等。
近義詞:雕刻、刻刀、雕琢、雕塑等。
反義詞:平滑、不加工、未雕刻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