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詐為害。《舊唐書·王璵傳》:“ 國禎 等并交結中貴,狡蠧成性。”《舊唐書·裴休傳》:“漕吏狡蠧,敗溺百端。”《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 朱珪 素聞狡蠧,唯務讒邪,鬭惑人情,枉害良善。”
“狡蠹”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狡詐陰險、危害他人的行為或性格。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狡蠹”讀作jiǎo dù,其核心意義為“詐為害”或“奸詐為害”,常用來描述人心機深沉、手段陰險,表面僞裝友善,實則暗中算計他人以達到目的。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解析,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
《狡蠹》是一個形容詞,意為狡猾陰險、狡詐狠毒。
《狡蠹》這個詞的部首是⺈(犭)和虍(虍)。
它的總筆畫數為19個,其中部首犭有4個筆畫,虍有5個筆畫,蠹有10個筆畫。
《狡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犭為犬,虍為老虎,蠹為害蟲,合在一起形容人類的狡詐。
在繁體字中,《狡蠹》的寫法為「狡狹」。
《狡蠹》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狡狹」,由兩個相同的部首「犭」組成。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用了。
他為了自己的私利,耍盡手段,可謂是心狡蠹毒。
那個人表面看起來很和善,實際上卻隱藏着狡蠹的心思。
狡猾、狡詐、陰險、狡黠、惡毒等
狡猾、狡詐、陰險
忠誠、坦誠、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