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服的意思、蕃服的詳細解釋
蕃服的解釋
同“ 藩服 ”。 宋 曾鞏 《交州進奉使副梁用律洛菀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具官某,策名蕃服,納貢王庭。”
詞語分解
- 蕃的解釋 蕃 á 茂盛:蕃茂。蕃昌。蕃蕪。 繁多:蕃衍(同“繁衍”)。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蕃服”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蕃服”原指古代周朝九服制度中的邊遠行政區劃。根據《周禮》記載,王畿(都城周邊)以外地區被劃分為九個層級,其中“蕃服”位于最外層(距王畿約2500裡),承擔藩屏中央王朝的職責。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地理觀念。
二、引申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蕃服”常代指邊疆藩屬國或歸附的外族。例如:
- 地理層面:指代臣服于中原王朝的邊遠地區,如宋代曾鞏文中提到“策名蕃服,納貢王庭”,即描述藩屬國官員向朝廷進貢的情景。
- 政治層面:強調外族對中央政權的臣服與歸順,如“蕃服”的構成字“蕃”(外族)與“服”(服從)直接體現了這一含義。
三、與“藩服”的關系
“蕃服”與“藩服”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例如章炳麟在《封建考》中将兩者等同,均指代邊遠藩屬區域。
“蕃服”既是古代行政區劃的專稱,也承載了中原王朝對邊疆民族的政治統治理念。如需進一步了解九服制度或相關曆史案例,可參考《周禮》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蕃服 (fān fú) 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服飾,通常用于形容奇異或異域的外來衣物。在漢字中,蕃服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艸 (cǎo) 表示與植物有關,月 (yuè) 表示與月亮有關。它的筆畫總共有9畫。
蕃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時候,中國人将來自邊疆或外國的服飾稱為蕃服。蕃服往往與中國傳統服飾有所不同,使得人們對其産生了興趣和好奇。
蕃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蕃服」,與簡體字相同。繁體字在某些傳統場合仍然用得比較多,以保留漢字的傳統氣息。
在古代漢字中,蕃服的寫法可能有些不同。例如,有可能使用古代的「衣」字來代表服飾,或者在「蕃」字中的艸部旁邊加上其它部首來表示不同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穿着異域的蕃服,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蕃服沒有特定的組詞,因為它通常用于形容外來的衣物,不是一個常見的字詞。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異域服飾、外來服飾等類似的表達來表示相同的意思。
至于反義詞,因為蕃服是形容奇異或異域的衣物,所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不過,如果要表示相對傳統的中式服飾,可以使用中國傳統服飾等詞語進行對比。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