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輕而堅實。《晉書·山濤傳》:“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帝以賜 濤 ,又以母老,并賜藜杖一枚。” 明 徐複祚 《投梭記·叙飲》:“藜杖西山且挾書,蹉跎光景徂。” 陳毅 《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嶺》詩:“ 延水 波濤翻駭浪,一燈藜杖送人歸。”
藜杖,指用藜科植物(如藜或灰藜)的老莖制成的手杖。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藜杖是以藜莖為原材料的手杖。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稈直立、質輕且堅韌,幹燥後適合制作簡易行走工具。古人取其老莖去皮,經晾曬加固後成形,具有輕便、價廉的特點,多見于民間日常使用。例如《說文解字》注“藜,草也”,其莖“可為杖”。
在詩詞中多承載超脫閑適之意境。如蘇轼“杖藜徐步轉斜陽”(《鹧鸪天》),以“杖藜”動作表現悠然心境;陸遊“藜杖一枝猶好在”則寄托隱逸情懷。此類用例在唐宋以降文獻中頻現,成為固定文化符號。
作為輔助行走的工具,適用于田間勞作或山野行走。《本草綱目》提及藜莖“輕健利步”,尤其適合長者或行山路者。其制作無需複雜工藝,體現古代民間就地取材的智慧。
權威參考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房玄齡《晉書·隱逸傳》(中華書局二十四史)
- 蘇轼《東坡樂府》、陸遊《劍南詩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藜杖”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藜杖指用藜的老莖制成的手杖,其特點是質輕而堅實。藜是一種草本植物,莖稈堅韌,適合制作行走輔助工具()。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及宋代文人作品(如蘇轼《鹧鸪天》)。
繃勁不停當撜溺吃勞保寵召丑亵捶勒純金純淨骀宕當役冬事笲菜方闆發言人風諫輔齶高進宮衛兵合縱晦密賈豎揭席浄光繼天基團踞齒客兒亭老我連茹林下高風梅花大鼓木印記南洋泥鳅狗子瞥脫皮膠平平常常強不知以為知锵聳牽五挂四青條乞期撒袋三男兩女善念沈思十哲手表嵩牛肅駕晚照僞國文淵閣無競無是無非瞎來來象闆下石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