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文,辭章。《魏書·儒林傳序》:“其餘涉獵典章,關歷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動貽賞眷。”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見音容瀟灑,空留下這詞翰清奇。”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自夫受書,少解詞翰,好惡殊别,志在辨惑。”
(2).書劄。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文舉 屬章,半簡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歲餘, 上官儀 伏誅,坐詞翰往來,徙居 越 嶲 。” 宋 吳坰 《五總志》:“ 白傅 與 贊皇 不協, 白 每有所寄, 李 緘之一篋,未嘗開視。 劉三復 或請之,答曰:‘若見詞翰,則回吾心矣。’”
(3).詩文與書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贈公6*安顔十一少府請顧八題壁》:“詩家筆勢君不嫌,詞翰升堂為君掃。”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陸升之 仲高 , 山陰 勝流,詞翰俱妙。”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其聯句詩為 成王 所拟書,詞翰并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詞翰漢語 快速查詢。
"詞翰"是漢語中兼具文學與書法雙重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詞"指文辭創作,"翰"原指鳥羽,引申為書寫工具。二字合稱最早見于《後漢書·蔡邕傳》"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奏定六經文字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後儒晚學,鹹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輛,填塞街陌"(《漢語大詞典》),特指兼具文學造詣與書法功力的作品。
二、語義流變
三、學術界定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詞翰"在傳統文人評價體系中構成完整的藝術評判維度,既要求"詞采斐然"的文學性,又強調"翰墨精妙"的審美性,這種雙重标準常見于明清文人題跋與書畫鑒藏記錄(《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術語彙釋》)。
“詞翰”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部典籍及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詩文與辭章
指文學創作中的詩詞文章。例如《魏書·儒林傳序》提到“關曆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強調涉獵經典與文學創作的重要性。
書信或書劄
古代常指代往來書信。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載:“休琏好事,留意詞翰”,說明對書信寫作的重視。
詩文與書法結合
特指兼具文學性和書法藝術的作品。唐代杜甫《醉歌行》中“詞翰升堂為君掃”即贊頌詩文與書法并美的境界。
如今“詞翰”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可代指文學才華、書信文筆或綜合藝術表現。例如形容古人“善騎射,兼通詞翰”(例句),即指文武雙全且精于詩文。
(相關來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的詳細釋義。)
賓佐才明遲巧持勝赤蟻喘月吳牛出浴璀彩存亡續絶大大咧咧大閹登斧發慮泛濆廢卷風節封外拊床蓋柿還檄翰林院話柄笳管箭訣監铨極變戒節記刻記下康伯刳割樂盲糧店流徽淪坳緑粉門選年少無知褭娉強梁乾落巧幹青菁三惡道三制手沙垅蜃珧身章使臣星孀節書紳塌拉通言拖綉毬緼着霧圖夏盟弦詞嫺都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