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骸骨的意思、賜骸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骸骨的解釋

古代大臣請求緻仕的婉詞。《史記·張儀列傳》:“臣聞之,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辟 魏 。”《新唐書·裴寂傳》:“ 寂 頓首曰:‘始陛下發 太原 ,約天下已定,許上印綬。今四海妥安,願賜骸骨歸田裡。’”《明史·劉之綸傳》:“乞削臣今官,賜骸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骸骨”是中國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婉辭,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懇請君王賜還自己的屍骨”,實為大臣委婉請求辭官歸鄉的表述。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君主,退休需用“歸還骸骨”表達謙卑。

  2. 詞源典故

    • 《史記·張儀列傳》最早記載該用法:張儀以“且賜骸骨辟魏”請求秦惠王允許自己辭官避禍。
    • 《新唐書·裴寂傳》中裴寂在唐朝建立後說“願賜骸骨歸田裡”,成為經典用例。
  3. 文化隱喻
    該詞暗含“生為君王效力,死後骸骨亦屬君主”的君臣倫理,折射出古代官員“乞骸骨”需君主恩準的制度背景。

  4. 詞素解析
    由三部分構成:“賜”(君王恩賜)+“骸”(屍骨)+“骨”(遺骨),整體為偏正結構,體現臣子對皇權的絕對依附關系。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時常出現在官員緻仕(退休)相關的曆史記載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骸骨」一詞的意思。 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将遺體或骨灰歸還給當事人的行為,也可以表示返還遺物的意義。這個詞彙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賜」的部首是「貝」,總共有12畫;第二個字「骸」的部首是「骨」,總共由18畫組成。其中,「貝」部表示貝殼類的物品,而「骨」部則代表骨骼。 《賜骸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俗和文化傳統中。 在古代,人們對待亡者的尊重和追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将亡者的遺體或骨灰交還給當事人,則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儀式。這個詞彙隨着時間的推移,便逐漸成為了常用的詞彙之一。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一般為「賜骸骨」,同樣由「賜」和「骸」組成。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方面,可能會存在多種變體。例如,有些古籍中的寫法可能會是「賜骨骸」或者「賜予骨骸」。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被賜予骸骨,用于進行祭祀儀式。 2. 據傳,這是一位國家元老的遺體賜骸骨儀式。 與「賜骸骨」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贈予、歸還、還骨、返還 近義詞:賜葬、賜葬禮、授骸、賜葬儀 反義詞:收骸、留骨、扣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