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勸的意思、安勸的詳細解釋
安勸的解釋
安撫勉勵。《書·顧命》:“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 孔 傳:“言當和遠又能和近,安小大衆國,勸使為善。” 孔穎達 疏:“於彼小大衆國,皆安之勸之。安之,使國得安存;勸之,使相勸為善。”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恪慎于厥躬,祗勤于大訓,必能誕敷至化,安勸庶邦。”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勸的解釋 勸 (勸) à 說服,講明事理使人聽從:勸說。勸解(?)。勸導。勸教(刼 )。勸谏。勸慰。勸戒。勸進(封建社會勸說實際上已經掌握政權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勵:勸勉。勸學。勸業。勸善。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安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安勸(拼音:ān quàn)指通過安撫與勸慰的方式使人心情平靜,并勉勵其積極面對困境。核心含義是「安撫勉勵」。
二、字詞結構解析
- 「安」:意為安定、平靜,此處指通過語言或行動使他人情緒穩定。
- 「勸」:包含勸告、鼓勵之意,強調用溫方式引導他人走出困境。
二者結合,體現心理安撫與行動激勵的雙重作用。
三、古典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顧命》:“柔遠能迩,安勸小大庶邦。” 孔傳注疏解釋為“安小大衆國,勸使為善”,即通過安撫與勸導使邦國和諧。唐代韓愈《順宗實錄》中也有類似用法,如“安勸庶邦”。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在他人遭遇挫折、焦慮或沖突時,通過言語寬慰和正向激勵幫助其恢複平靜。例如:
- 曆史語境:治國安邦時對民衆的心理疏導;
- 現代場景:心理咨詢、教育溝通或人際關系中的情緒安撫。
五、相關詞彙
近義詞:勸慰、撫慰;反義詞:激怒、挑唆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尚書》及唐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勸》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勸告、勸說。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安部和勸部,部首為“宀”和“讠”。它的拆分筆畫為11畫。《安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是現代漢字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安勸》寫作「安勸」。這是傳統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安勸」的意思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有許多變體,但《安勸》在古文中通常采用今日相近的形式。它的意義在古代同樣是勸告、勸說。
以下是幾個關于《安勸》的例句:
- 他的話語充滿着安勸與鼓勵。
- 我們應該用心去聽取别人的安勸。
- 母親的安勸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一些類似于《安勸》的詞組包括勸導、忠告、勸慰等。這些詞都與《安勸》的意思相近,都是用來勸告、勸說他人的。
相反的意義與《安勸》相對的詞可以是拒絕、抵制等。這些詞意味着不接受勸告或勸說。
希望這些信息能為您提供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