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謹的意思、畏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謹的解釋

小心謹慎。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紹聖 初,以詩賦為 元祐 學術,復罷之。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畏謹者至不敢作詩。”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馮叔獻 ﹞屢為法官,臺察彈劾,不避權勢。時 高琪 當國,察其畏謹,數以公推考貴人,所拟輒稱旨。” 清 魯一同 《關忠節公家傳》:“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謹,而洞識機要,口占應對悉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謹是漢語中由“畏”與“謹”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因敬畏而産生的謹慎态度。根據《漢語大詞典》[來源1],該詞可拆解為以下層次:

  1. 語義解析

    • “畏”本義為恐懼、敬畏,《說文解字》釋為“畏,惡也”,引申為對事物或規則的敬重。
    • “謹”指言行小心、慎重,《玉篇》注解為“謹,慎也”。兩字結合後,“畏謹”強調因内心敬畏而表現出的克制與審慎。
  2. 語境用法

    在古籍中,“畏謹”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模式。例如《宋史·列傳》[來源2]載:“性畏謹,未嘗忤物”,形容某人性格謹慎,不輕易冒犯他人。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對道德、法律或職責的嚴肅态度,如“畏謹守法”“行事畏謹”。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謹慎、恭謹、兢慎。
    • 反義詞:恣肆、疏狂、輕率。
  4. 文化關聯

    “畏謹”蘊含儒家文化中的“克己複禮”思想,如《論語·季氏》[來源3]提到“君子有三畏”,強調敬畏心對修身的重要性。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鍊接
  2.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論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畏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小心謹慎,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語境與使用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辭海、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鳌釣白鹭北第澄輝春菇大馬當道渎貨遁詞方田凡羽風毛鳳去秦樓幹貌高齒屐高遏行雲更箭閨人痼癖古豔號衣恒弊化凫浣溪牋華辀淨白浸灌久息巨積孔廟良奧兩騎牛伶優陸次缦然目斷暮境彭涓皮尺籤釘趫勇蹊路起明侵曉窮紀權禦悫勵稔惡藏奸上月山居秋暝守政順坡下驢四肢百體土層烏膩香蛾鄉良人相擾詳婉颉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