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輟閡 ”。
“辍硋”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辍硋”是“辍閡”的異體寫法,意為阻礙、阻隔。例如《抱樸子·雜應》中提到“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辍閡”,即指通過導引術消除體内氣血運行的阻礙。
辍(chuò)
本義為中途停止,如“辍學”“辍筆”。其字形由“辵”(行動)和“叕”(連續)組成,引申為“行進中的停頓”。在古漢語中還可表示舍棄、撤銷等義,如《史記·陳涉世家》中“辍耕之壟上”。
硋(ài)
通“礙”,指阻礙。此字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多作為“辍硋”的組成部分出現。
該詞主要用于古籍或特定學術語境,如中醫理論中描述氣血運行受阻,或文學作品中比喻事物發展遇到障礙。
補充說明:由于“辍硋”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日常交流建議使用“阻礙”“中斷”等更通俗的詞彙替代。如需引用古籍原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