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高足。對徒弟的美稱。 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 孝恭法師 、 智開法師 、 宏嚮法師 、 寶積闍黎 四上人者,并禪師之上足,而法門之領袖也。”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陸放翁 , 茶山 ( 茶山居士 曾幾 )上足。” 元 楊讷 《西遊記》第六本第二一出:“我是 唐三藏 上足徒弟。”
(2).指良馬。《南史·蕭圓正傳》:“馬八千匹,上足者置之内廄。”
“上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上足”與“高足”同義,指代優秀弟子或學生,常用于對他人徒弟的尊稱。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尊稱語境中,現多用于學術、宗教領域對傑出後輩的贊譽。
詞義延伸
“上足”也指代奔跑迅捷的優質馬匹,特指被精選出的上等馬。例如:
曆史背景
古代帝王或貴族常以“上足”形容馬匹的優良,反映對馬匹品質的重視。
“上足”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可表達對優秀弟子的尊稱,亦可形容良馬。其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具體含義。
《上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指的是給予足夠的對方所需的東西,滿足其需要。這個詞語常用來描述對待他人或者某種事物方面給予足夠的關心、關懷、尊重和照顧。
《上足》這個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第一個部首是“一”(yī),第二個部首是“足”(zú)。根據筆畫的拆分,第一個字“上”(shàng)有三筆,而第二個字“足”(zú)有七筆。
《上足》這個詞語源自《論語·子張》:“臧文仲射人,魯人視之,覺臧文仲之足,故足。”這裡的“足”就是指滿足。在繁體字中,“上”和“足”的形狀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根據古代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上”在金文中形狀更加方正,而在篆書中形狀則更加筆畫簡化。而“足”在金文中則呈現出一個腳的形狀,象征着腳的步伐。
1.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他們應該給予孩子上足的愛護和鼓勵。
2. 作為一家企業,我們應該盡力滿足客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上足的服務。
組詞:足夠、滿足、供足、不足。
近義詞:滿足、供給、齊全、充足。
反義詞:不足、缺乏、短缺、不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