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梅雨濕熱天氣。 宋 王安石 有《酬微之梅暑新句》詩。
“梅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梅暑”指梅雨季節的濕熱天氣。這一詞常與江南地區的梅雨氣候相關,強調這一時期潮濕悶熱的特點。例如宋代詩人王安石在《酬微之梅暑新句》中便以此入詩,描述梅雨時節的天氣狀态。
字義拆解
關聯信息
該詞屬于古漢語中的氣候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中可能遇到。需注意與“梅毒”(一種性傳播疾病,部分搜索結果因關鍵詞相似被誤關聯)等無關詞彙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梅雨氣候或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氣象資料。
梅暑(méi sh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夏季的炎熱天氣。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夏天的氣溫通常非常高,人們常用“梅暑”來形容這種炎熱的氣候。
梅暑的首字是“木”(mù),表示與木有關的事物。它的尾字是“日”(rì),表示太陽或天氣。梅暑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梅暑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張岱的《山海經補注》中。他用“梅暑”來描繪南方夏日的酷熱天氣。
在繁體字中,梅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梅暑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梅的字形是由兩個部首構成的,上面是“未”,下面是“夂”,表示未成熟的梅子。而暑的字形則是由“日”、“又”兩個部首組成。
1. 夏天的南方非常潮濕炎熱,一到梅暑季節,人們都喜歡待在空調房裡。
2. 昨天在梅暑裡玩了一整天,晚上出了一身的汗。
1. 酷暑(kù shǔ):指極度炎熱的夏天。
2. 酷熱(kù rè):形容天氣或環境非常炎熱。
夏日高溫、炎炎夏日
寒冬、嚴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