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疾病。《左傳·桓公六年》“不以隱疾” 晉 杜預 注:“隱痛疾患,辟不祥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譏惑》:“疾患危篤,不堪風冷,幃帳茵褥,任其所安。”《北史·隋紀下·炀帝》:“年七十已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職,即給賜帛,送還本郡。”
(2).患病。《晉書·王述傳》:“臣忝端右,而以疾患禮敬廢替,猶謂可有差理。”《南史·宋紀上·武帝》:“ 荊州 刺史 劉道規 疾患,求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上自初即位,則疾患不能言,至四月益甚,時扶坐殿。”
(3).猶疾苦。 宋 葉適 《沉元誠墓志銘》:“君既重其縣人,縣将有大慮,必待君而後決。君同其疾患,時其闕蠹,起而謀諸。”
“疾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疾病、病痛,多用于書面語。 例如:“他一身的疾患卻仍然忘我工作”即表示身體患病仍堅持工作。
古籍與曆史用法
延伸含義
在宋代文獻中,該詞被引申為“疾苦”,如葉適《沉元誠墓志銘》中描述體察民間困苦時使用。
現代使用特點
現代漢語中,“疾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口語中更常用“疾病”替代。部分醫學文獻或曆史類文本仍保留此詞,如“精神疾患”“慢性疾患”等表述。
近義詞:疾病、病痛、痼疾
反義詞:健康、康健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北史》等文獻原文。
《疾患》是一個表示疾病、病症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它的意思是指身體上突然發生的病變或不適。
《疾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疒和心,疒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疾病有關;心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心理狀态有關。這個詞共有13個筆畫。
《疾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在古代,《疾患》是指身體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痛苦。文字的演變導緻了現代對這個詞的使用。
《疾患》的繁體字為「疾患」。
古代對于《疾患》這個詞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現代漢字的标準化,古時候的寫法已經較少使用。據了解,疾病的古漢字寫法可能類似于「疾病」或「疾苦」。
1. 他因久病而飽受疾患之苦。
2. 醫生通過治療,幫助了許多人擺脫疾患。
1. 重疾患:指嚴重的疾病。
2. 病疾患:指身體上突然發生的病變。
3. 心理疾患:指心理上的病症。
1. 病症:指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的異常病變。
2. 疾病:指人體内部的異常病變。
3. 病苦:指由于疾病而引起的身體不適和痛苦。
康健: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