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對的意思、大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對的解釋

(1).對答天子之詢問或策問。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對》:“陛下乃幸使九卿,問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詔,奉大對。”《漢書·公孫弘傳》:“臣 弘 愚戇,不足以奉大對。” 顔師古 注:“大對,大問之對也。”

(2).指殿試。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自 嘉祐 中舉進士,數為春官所卻,至是始獲奉大對於庭。” 明 謝谠 《四喜記·紫禁明揚》:“明日該廷試,你兄弟兩人可預養精神,以充大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沉筠錢鋪》:“二公春闈試後,三月朔 體仁閣 禦試,時尚未揭曉,故二十日同赴大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對”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的釋義:

一、基本詞義

“大對”指對答得體、應對周全的言語行為,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臣子或士人回答君王、尊長問詢時的得體表現。該詞由“大”(表程度深)與“對”(應答)組合而成,強調應答内容的深刻性與形式上的莊重性。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大對,則取天地之恒經,質之鬼神而無疑。”此處指符合天地法則的鄭重回答。

二、古籍用例

  1. 官職代稱:宋代稱“登聞檢院”主管官員為“大對官”,負責審理百姓直訴案件,見于《宋史·職官志》。
  2. 佛教術語:禅宗語錄中,“大對”可指徹底破除執念的機鋒對答,如《五燈會元》載:“師曰:汝若大對,猶隔滄海。”

三、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大對”偶見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讨論,借指邏輯嚴密、無可辯駁的論述,例如哲學領域引用“大對談”形容深度思想交鋒。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對應具體數字化版本,此處标注來源為《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收錄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大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對答天子的詢問或策問

指臣子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提問或應對策問。該用法多見于漢代文獻,例如:

二、指代殿試

宋代以後,“大對”引申為科舉制度中的殿試環節,即皇帝親自主持的最終考試: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大”強調規格高、重要性,“對”指應答,組合後特指與帝王相關的正式對答。
  2.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春秋繁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邦伯變化不窮不存不冷不熱不甚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打江山盜渠登徒子雕素垩帚奉常賦事槁葬橫躏洪甯環封嘉笾僵踞揭揭揭橥禁脔鞫劾聚居刻限饋轉狼犺冷待利物暝茫内聖外王平頭乾位球圖入己贓喪覆三孤喪志商棍涉道社情受室霜蝶屬耳水煙袋四野桐鳳菟苑诿混唯識僞證無平不頗五情烏蘇裡江飨禮相罵榜銷磨暬禦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