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庇護。《三國志·魏志·陶謙傳》“是歲, 謙 病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
“喪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àng fù,主要含義為失去庇護,具體解釋如下:
“喪覆”指因失去依靠或保護而陷入困境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人或群體失去庇護後的境遇。該詞在古籍中常出現,例如《三國志·魏志·陶謙傳》的注引中提到:
“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
此處“喪覆”指陶謙去世後百姓失去庇護,陷入困頓。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較少使用。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徹底崩潰或毀滅”,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釋義的擴展。
與“喪覆”相關的成語包括“喪家之犬”“喪魂落魄”等,均含“失去依靠、陷入困境”的意象。
總結來看,“喪覆”的核心意義是“失去庇護”,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
《喪覆》(sāng fù)意思是喪失、失去。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喪”和“覆”。
部首:
1. “喪”的部首是一,表示相關的概念。
2. “覆”的部首是廣,表示覆蓋的意思。
筆畫:
1. “喪”字共有三筆,由橫、豎、撇構成。
2. “覆”字共有十二筆,由豎、橫、撇、捺構成。
來源:
《喪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文字中已經存在。這個詞表達了“喪失”、“失去”的意思。
繁體:
《喪覆》的繁體寫法是「喪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喪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字的上方有一個“亡”字形狀的部分,表示失去某物。而覆字則保持相同。
例句:
1. 他因為一場意外喪覆了雙腿。
2. 這家公司由于市場競争激烈,生意日益喪覆。
組詞:
喪失、喪氣、覆滅、覆蓋。
近義詞:
失去、丢失、消失。
反義詞:
得到、獲得、保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