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对的意思、大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对的解释

(1).对答天子之询问或策问。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对》:“陛下乃幸使九卿,问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詔,奉大对。”《汉书·公孙弘传》:“臣 弘 愚戇,不足以奉大对。” 颜师古 注:“大对,大问之对也。”

(2).指殿试。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自 嘉祐 中举进士,数为春官所却,至是始获奉大对於庭。” 明 谢谠 《四喜记·紫禁明扬》:“明日该廷试,你兄弟两人可预养精神,以充大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沉筠钱铺》:“二公春闈试后,三月朔 体仁阁 御试,时尚未揭晓,故二十日同赴大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对”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释义:

一、基本词义

“大对”指对答得体、应对周全的言语行为,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臣子或士人回答君王、尊长问询时的得体表现。该词由“大”(表程度深)与“对”(应答)组合而成,强调应答内容的深刻性与形式上的庄重性。例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大对,则取天地之恒经,质之鬼神而无疑。”此处指符合天地法则的郑重回答。

二、古籍用例

  1. 官职代称:宋代称“登闻检院”主管官员为“大对官”,负责审理百姓直诉案件,见于《宋史·职官志》。
  2. 佛教术语:禅宗语录中,“大对”可指彻底破除执念的机锋对答,如《五灯会元》载:“师曰:汝若大对,犹隔沧海。”

三、现代引申

当代语境中,“大对”偶见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借指逻辑严密、无可辩驳的论述,例如哲学领域引用“大对谈”形容深度思想交锋。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对应具体数字化版本,此处标注来源为《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收录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大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对答天子的询问或策问

指臣子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提问或应对策问。该用法多见于汉代文献,例如:

二、指代殿试

宋代以后,“大对”引申为科举制度中的殿试环节,即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


补充说明

  1. 词源结构:“大”强调规格高、重要性,“对”指应答,组合后特指与帝王相关的正式对答。
  2. 现代使用: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书》《春秋繁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良弓变形金刚避衰察推侈辞持钧蚩狞冲犯雠问逴荦出奇划策出人意外佛草斧砧革职留任共承弓兆狗矢黄环黄钟毁弃惛眩魂压怒涛火苗火者接给井盐举例发凡枯鱼拉伸两凤凌迟灵节末泥爬耳搔腮跑上房庖戏破壁千歳晴虹情丝亲历亲土鹊槎热腾蹂蹀闪缩省元沈膇市权十三点受恩恬惔梯桄廷论团司褪落荼棘缊奥厢蓝旗相沿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