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 盧損 等五人同時進士及第,常互相诟罵,時人因稱該榜為“相駡榜”。《舊五代史·周書·盧損傳》:“ 梁 開平 初,舉進士,性頗剛介,以高情遠緻自許。與 任贊 、 劉昌素 、 薛鈞 、 高總 同年擢第,所在相詬,時人謂之‘相駡榜’。”
“相罵榜”是一個曆史典故詞彙,源于五代時期,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指五代後梁開平年間,盧損、任贊、劉昌素、薛鈞、高總五人同年考中進士後,因性格剛烈且常互相辱罵,被時人戲稱為“相罵榜”。這一稱呼反映了當時士人群體中因矛盾引發的輿論關注。
曆史背景
據《舊五代史·周書·盧損傳》記載,盧損等人雖同榜及第,但因個性沖突頻繁争執,甚至公開诟罵,成為當時社會茶餘飯後的談資。此事不僅體現古代科舉士人間的複雜關系,也從側面展現了五代時期文人風氣的特殊性。
現代應用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因矛盾公開化而引發群體争議的現象,但實際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作為特定曆史事件的代稱。
相罵榜是指記錄兩個人互相辱罵的名單或記錄,其中的“相”指互相,“罵”指辱罵,“榜”指名單或記錄。這個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相罵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目」和「木」。其中的「目」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眼睛有關的意思;「木」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2畫。
相罵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相罵榜」。
在古時候,相罵榜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發展至今有些字形發生了變化。不過,可以确定的是在《紅樓夢》中,相罵榜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薛寶钗之間的争執被記載在了相罵榜上。
2. 他們的鬥嘴達到了如雷貫耳的程度,讓人将他們的對話整理成了一份相罵榜。
相互、辱罵、名單、記錄
對罵榜、口角記錄
和罵榜、罵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