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飨禮的意思、飨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飨禮的解釋

古代一種隆重的宴飲賓客之禮。《周禮·秋官·大行人》:“饗禮九獻。”《呂氏春秋·長攻》:“於是與 蔡侯 以饗禮入於 息 。”《後漢書·儒林傳下·伏恭》:“ 建初 二年冬, 肅宗 行饗禮,以 恭 為三老。”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制七·<伐木>詩兼飨食燕禮》:“ 何氏 楷 ﹝《<詩經>世本古義》﹞曰:‘禮有饗,有食,有燕。饗禮烹太牢以飲賓,體薦而不食,爵盈而不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飨禮”是古代中國一種隆重的宴飲禮儀,主要用于款待賓客或舉行重要儀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飨禮”由“飨”(xiǎng)和“禮”(lǐ)組成,其中“飨”指用酒食款待賓客,“禮”表示儀式規範。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盛大的宴飲表達對賓客的敬意與感謝。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與典籍記載
    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大行人》中“饗禮九獻”的記載,表明其與周代禮儀制度密切相關。後《呂氏春秋》《後漢書》等文獻也提及飨禮在諸侯交往、祭祀等場合的應用。

  2. 禮儀等級
    飨禮規格極高,常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為祭品,且注重儀式流程,如《詩經》中提到的“鐘鼓既沒,一朝飨之”即體現其莊重性。

三、主要特點

  1. 形式隆重
    宴席中“體薦而不食,爵盈而不飲”,即食物僅作陳列,酒器斟滿卻不飲用,強調禮儀性而非實際飲食。

  2. 功能多元
    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手段,常用于諸侯會盟、外交接待等場合,以展示國力與地位。

四、社會意義

飨禮承載了古代禮制文化的核心精神:

五、現代延伸

如今“飨”字仍用于“以飨讀者”等表達,意為“供人享用”,保留了“分享與敬意”的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案例或禮儀流程,可參考《周禮》《儀禮》等文獻,或查閱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飨禮

飨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享受宴會時贈送的禮物或款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食物部,右邊是禮物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飨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舉行宴會時,主人會給客人贈送一些禮物作為款待,并以此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這些禮物就被稱為飨禮。

在繁體字中,飨禮的寫法是飨禮,拆分和意思都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飨禮在漢字中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古代的飨字寫作饟,它的上面是食物部,下面是表示吃的手。禮字寫作禮,結構與現代相似,上面是兩個手,下面是示意物品的象形部分。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飨禮這個詞,例如:

- 在婚禮上,新郎家邀請的客人們收到了豐厚的飨禮。

- 這個公司年會上,員工們都得到了美食和精美的飨禮。

與飨禮相關的組詞有:飲飨、飨宴、飨馔。

飨禮的近義詞可以包括:筵席、款待、禮品。

飨禮的反義詞可以包括:抵制、排斥、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