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地的意思、初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地的解釋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2).佛教寺院。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逕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清 康基田 《登焦山》詩:“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初地"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闡釋:

一、佛教術語概念 在佛教典籍中,"初地"特指菩薩修行階位"十地"中的第一地,梵語稱"Pramuditā-bhūmi",漢譯為"歡喜地"。此概念出自《華嚴經》,指菩薩證得聖果後,初次破除見惑,獲得無漏智時生大歡喜的境界。唐代窺基《大乘法苑義林章》記載:"初地菩薩斷分别障,證遍行真如",強調這是脫離凡夫位的關鍵階段。

二、地理空間概念 在傳統漢語語境中,"初地"可指代原始未開發的土地,《漢語大詞典》引《水經注》"鑿山初地,穿澗為渠",描述人類早期開墾自然的場景。明代地理文獻《廣輿記》使用"初地"特指中原文明發源地,具有文化起源的象征意義。

該詞在文學創作中常被活用,清代納蘭性德《渌水亭雜識》以"初地相逢疑舊識"比喻故地重遊的恍惚感,展現詞語的審美延伸。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宗教哲學讨論和曆史地理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初地”一詞的含義可從基本語義和佛教術語兩個層面進行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語義

指初次踏入陌生領域或環境,常用于形容對某領域規則不熟悉的初始狀态。例如:“他初地職場時常感到迷茫。”

二、佛教釋義

  1. 修行階位

    • 在佛教體系中,“初地”是修行者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
      • 三乘共修(聲聞、緣覺、菩薩)中稱為“乾慧地”,即修行的基礎階段。
      • 大乘菩薩道中稱為“歡喜地”,指菩薩初證聖果、心生法喜的境界。
    • 典出《華嚴經·十地品》和玄奘《大唐西域記》,如“位登初地”形容修行者達到此階段。
  2. 佛教寺院别稱
    唐代文學中常以“初地”代指寺院,如王維《登辨覺寺》詩句“竹徑從初地”,通過自然景物暗喻寺院環境。

三、使用場景

建議參考《華嚴經》或《大唐西域記》原文,以及王維相關詩作,進一步體會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單父琴赤壁之戰赤道幾内亞垂髻忖想趣裝大家夥大腳力道德習慣典理扼腕歎息反法同盟風雲際會甘分隨時膏肓圪溜公例公粟關曆黑痣訇殷悔賴呼膿薦書峻挺君子竹具悉硍朱來龍蘭荪老兔棱等登療貪寮子麟泣籠檻屢空緑衣元寳螞蟥忙熱門面杯迫狹茄子請訓秋姑齊虛讱言三道頭三六九比勢繩律社人首功松濤貪褊貪苛桃根桃葉叨教塗竄頑鹵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