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弱的意思、麤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弱的解釋

(1).粗糙脆弱。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慶曆 七年,以 建州 錢輕怯麤弱,遂卻依 景祐 三年料例。”

(2).粗大或微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弱(cū ruò)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麤”(同“粗”)和“弱”二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粗疏薄弱、粗劣脆弱,既可形容事物質地粗糙而缺乏韌性,也可指能力、才識的粗淺不足。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詞典釋義

  1. 字形與本義

    • “麤”:古同“粗”,《說文解字》釋為“行超遠也”,本義指三鹿奔跑揚塵,引申為粗糙、不精。
    • “弱”:象形字,如弓毛柔弱,《說文》注“桡也”,意為纖柔易折。

      二者結合後,“麤弱”強調粗劣與脆弱并存的狀态,常見于古籍描述材質或能力缺陷。

  2. 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釋為:“粗糙脆弱;粗疏薄弱。”例證如《三國志·魏志·張臶傳》裴松之注:“言教膚淺,義理麤弱。”
    • 《重編國語辭典》注:“粗劣而不堅固”,多指器物質地或學識淺陋(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二、文獻用例與語境分析

  1. 指物質質地粗糙脆弱

    《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麤弱之木,不堪器材。”

    描述木材粗劣易損,無法制成器具。

  2. 指才識淺薄、能力不足

    宋代葉適《法度總論》:“人材麤弱,制度疎闊。”

    批評人才能力薄弱,制度松散。


三、近義辨析與語義演變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4. 《三國志》裴松之注(中華書局校勘本)
  5. 賈思勰《齊民要術》(農業出版社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麤弱”一詞,目前未查詢到權威的文獻或詞典收錄該詞,可能是生僻組合或存在書寫誤差。以下為基于單字含義的推測分析:

  1. “麤”的含義
    “麤”是“粗”的異體字,讀作cū,本義指“粗糙、粗疏”,如《左傳》中“麤粝之食”即粗糙的食物;亦可引申為“粗大、粗略”。

  2. “弱”的含義
    “弱”指力量不足、細小脆弱,如《說文解字》釋為“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常用于形容體質、能力或程度上的欠缺。

  3. 組合可能的含義
    若将兩字連用,“麤弱”可能表示“表面粗疏而内在脆弱”,或指某種事物兼具粗糙與薄弱的特點。例如:

    • 形容工藝粗糙且結構不牢固的器物;
    • 比喻行事草率且能力不足的人。

建議:該詞非常罕見,建議确認是否為“粗弱”(指粗糙脆弱)或“孱弱”(指瘦弱無力)的誤寫。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闇鄙變小鼻飲不洎陳榻蟲蝕儲蕃大估澹月倒行達因琺琅質番陣法源服田力穑膏肓之疾恒俗恨望赫真誨盜誨淫獲悉角雉景輝儆息景印及至眷區掬示巨衍龛虣勀己刻虐籠鳥池魚龍斿卵用鷄明舉南陽市呶呶不休偶作七八親告清眠青山翠竹痊複日削月割容納三言訛虎上緊守庚申霜晖讨檄陶學士條修葉貫統嗣土堠推選穩笃笃五諸侯鮮新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