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虐的意思、刻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虐的解釋

(1).苛刻兇殘。《南史·恩倖傳·戴明寶》:“ 顯度 刻虐為百姓疾,比當除之。” 宋 蘇轼 《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臣至 淮南 ,體訪得諸處稅務,自數年來,刻虐日甚,商旅為之不行。”

(2).侵害。《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 隴川 緻亂,皆由 恭項 暴殺無辜,刻虐 蠻 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虐”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通常用于描述行為或性格的極端嚴苛與殘暴性。從構詞法分析,“刻”指苛刻、嚴酷,如《說文解字》釋為“刻,镂也”,引申為不近人情;“虐”則指虐待、暴戾,《尚書·洪範》有“無虐茕獨”之訓,強調對弱者的壓迫。兩字疊加後,詞義強化為“以冷酷手段施加壓迫”的行為模式。

在語義範疇上,“刻虐”可歸類為貶義動詞或形容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暴政、苛吏的批判。例如《漢書·刑法志》中“吏刻虐而寡恩”一句,即形容官吏執法嚴酷缺乏仁德。其近義詞包括“酷虐”“暴虐”,反義詞則為“寬仁”“慈愛”。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刻畫特定人物性格或社會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刻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詞由“刻”(苛刻)和“虐”(殘暴)組合而成,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1. 性格或行為的嚴酷:指為人處事苛刻兇殘
  2. 實際侵害行為:指對他人實施壓迫性傷害

二、詳細解釋(文獻佐證)

  1. 苛政記載
    《南史·恩倖傳》記載戴明寶評價官員"顯度刻虐為百姓疾",反映古代對苛政的批判。蘇轼《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也提到稅務官吏"刻虐日甚"導緻商旅受阻,印證該詞常用于描述官吏暴政。

  2. 族群壓迫案例
    《明史·雲南土司傳》記載麓川事件中,恭項因"刻虐蠻人"引發叛亂,說明該詞可用于民族壓迫語境。

三、應用場景

四、詞素溯源

單字“虐”在甲骨文中象虎爪傷人形,《說文解字》釋為"殘也",本義指猛獸襲擊,後引申為人為暴行。與“刻”組合後,強化了行為中主觀故意與持續傷害的特性。

提示: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學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安子百骸九竅背利辯俊辨異冰纨闡幽抉微塵紛乘駕沖繁從目摧堅定帖抵突地震學敦笃犯蹈斧柯疙疤館人號脈和通黃绀绀健朗錦纏頭眷齒镌诘拒冬軍營鞠問拘作寬易硱硱遼浿離苦陵敝隸仆蠻為擰蔥甯壹噴吐平林兵嵌巉強壯劑其後輕諾寡信寝侻秋水伊人綦下沈大高速公路神谟廟筭雙紅順暢順逆說得過去炭化婉曲文獸文徵明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