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amel] 見“釉質”( yòuzhì)
見〖釉質〗。
琺琅質是牙齒表面的一層堅硬組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琺琅質是覆蓋在牙冠表層的半透明白色硬組織,醫學上稱為牙釉質()。它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組織,洛氏硬度僅次于金剛石,主要功能是咀嚼和保護下層牙本質。
日常需避免過度磨損(如咬硬物)和酸性飲食,定期口腔檢查可延緩琺琅質損耗。
以上信息綜合自醫學百科及專業機構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牙齒結構,可參考相關牙科資料。
琺琅質(fà láng zhì),即琉璃質,是一種用于陶瓷、金屬等表面燒制的一種彩色裝飾工藝。它形成一種光滑、亮麗、耐磨損的保護層,使物件表面具有美麗的顔色和光澤。
琺:部首王,筆畫8。琅:部首玉,筆畫12。質:部首貝,筆畫9。
琺琅質一詞最早起源于火器制造領域,後來逐漸應用于藝術和工藝品上。出土于古代商代的青銅器上,可以見到琺琅質的應用。在我國,琺琅質的制作在明代達到高峰。
琺琅質的繁體字為「琺瑯質」。
古代漢字中,「琺瑯質」又寫作「琺琅質」或「琺隆質」,但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這件瓷器的琺琅質十分精湛,顔色鮮豔奪目。
琺琅質的相關詞組有:琺琅工藝、琺琅釉、琺琅盤等。
近義詞:琉璃質、琺瑯質。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