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七八成。表示将近達到某種極限。 宋 蘇轼 《與範子豐》詩之五:“夏田旱捐七八,鹽法更變,課入不登。”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二:“ 晁天咎 、 黃魯直 皆學 東坡 ,韻製得七八。”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可憐我也萬苦千辛度命咱,現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鈎搭,死是七八,那個提拔!”
(2).差不多;大概。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三折:“伺候着,七八丢下繡球兒來也。”《金6*瓶6*梅詞話》第五回:“還早些個,你自去賣一遭來,那厮七八也将來也。”《金6*瓶6*梅詞話》第五八回:“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們去罷了。”
(3).七乘八,五十六。《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七八漢語 快速查詢。
“七八”作為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表示程度或概數
數學計算
時間或數量的模糊表達
醫學文獻中的年齡階段
總結來看,“七八”既可表具體數值(56),也可虛指程度或概數,需通過語境進一步區分。
《七八》是一個常見的方言詞語,意為“不确定的、模糊的、不明确的”。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狀态、情況等不确定或模糊。
《七八》的拆分部首是“一(丨)”,共有4個筆畫。
《七八》這個詞源于方言,其具體來源和起源尚無确切的文獻記載,但一般認為是民間口語中逐漸形成的俚語。
《七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八」。
古時候,《七八》沒有固定的特定漢字寫法,因為它是一個方言詞語,所以在古代文獻中很少出現。不過,《七八》在古代有些情況下會使用「七不八糟」的表達方式。
1. 這件事情的結果還是個七八不清楚的,還需要更多的調查才能确定。
2. 這個想法我七八不是很贊同,需要再考慮一下。
七八不靠譜、七七八八、七葷八素
不确定、模糊、暧昧
明确、确定、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