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抛躲 ”。
抛趓(pāo duǒ)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動詞,其核心含義為抛開、遺棄、躲避,多用于古典白話文學作品,帶有明顯的口語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用例及詞源演變角度詳細說明:
基本義項
指主動舍棄、丢棄某人或某物,或刻意回避責任、麻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23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鍊接:漢語大詞典官網(需訂閱查詢)
引申義
在方言或古白話中,可引申為“推脫、逃避”。
來源:《金瓶梅詞典》,中華書局,2013年修訂版。
《金瓶梅詞話》(明代白話小說)
“你休要抛趓了我,莫要錢就不來看我。”
解析:此處“抛趓”指情感上的抛棄或疏遠,強調對他人的冷落。
來源: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
鍊接:中華書局《金瓶梅》電子資源(需機構權限)
《醒世姻緣傳》(清代小說)
“他事事抛趓,隻推不知。”
解析:描述推卸責任、故意回避的态度。
來源: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三回。
“趓”為“躲”的異體字,故“抛趓”同“抛躲”。
例證:《集韻·上聲·果韻》:“躲,避也。或作趓。”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方言留存:
部分北方方言(如晉語)仍保留“抛躲”一詞,意為“故意躲避見面”。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
注:因部分古籍數據庫需權限訪問,建議通過高校圖書館或專業平台查詢完整文獻。
“抛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該詞為“抛躲”的異體寫法,核心含義指回避或抛棄。例如元雜劇《貨郎旦》第一折中“隻為婚姻事成抛趓”,即表達因婚姻之事被遺棄的語境。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例如可能暗含情感疏離或責任逃避等深層語義。
柏林牆頒衣賓次薄草簿責朝講俶倘存心獃子凍合隊帥剟削方略反生香風擋富農溝瞀含光合祔後臀鲎子醬回許豆嘉賔檢饬儉陋計構經史子集金冠朘剝捐赈濬發隽壯攬辔登車牢筴禮志隆化緑羅賣禍貌象迷亂南北司南郊凝陰女直字盤岩敲磕七穆軥辀三李神道碣時乖運拙侍姝首計疏防陶令株五丞銜悲小寡消梨逍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