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騾的意思、草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騾的解釋

牝騾。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草騾不産,産無不死;養草騾常須防,勿令雜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草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方言或特定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釋

草騾(拼音:cǎo luó)指牝騾(即雌性騾子)。古漢語中,“草”常用來表示雌性家畜或家禽,例如“草驢”“草雞”等,因此“草騾”即母騾。

延伸說明

  1. 繁殖特點
    騾是馬和驢的雜交後代,通常無法生育(公騾無生育能力,母騾極少數可受孕)。《齊民要術》記載:“草騾不産,産無不死”,說明母騾即便受孕也難以成功生産。

  2. 養殖注意事項
    古代養殖草騾時需與其他牲畜隔離,以防意外交配導緻危險,如《齊民要術》提到“養草騾常須防,勿令雜羣也”。

  3. “草”的特殊含義
    除指代雌性外,“草”在古漢語中還有“粗率、低賤”的引申義,因此“草騾”也隱含其作為雜交品種的次要地位。

補充知識

騾子因雜交優勢,具有耐力強、壽命長等特點,但無法繁殖後代。現代畜牧中,騾多用于役使,而非繁殖用途。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齊民要術》或方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騾》這個詞的意思

《草騾》是指一種草食動物,它是馬和驢配種後産生的一種雜交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草騾》的部首是艸(草字旁)和馬(馬字旁),它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草騾》這個詞是由“草”字和“騾”字合并而成的。

繁體

《草騾》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草馬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草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就是類似于現代字形的版本。

例句

1. 他家養了一匹草騾,用來幫忙耕地。

2. 這個地方的交通很不方便,隻能靠草騾來運輸。

組詞

馬、草原、雜交、養殖、馴養、放牧、運輸

近義詞

騾子、驢馬、馬騾

反義詞

純種馬、純種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