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汩的意思、沒汩的詳細解釋
沒汩的解釋
方言。糊塗,不明事理。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方言》:“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曰懵懂,曰勺鐸,曰溫暾,曰沒汩。”
詞語分解
- 沒的解釋 沒 é 無:沒有。沒用。沒關系。沒詞兒。沒精打采。沒心沒肺。 不曾,未:沒有來過。 不夠,不如:汽車沒飛機快。 出有 沒 ò 隱在水中:沉沒。沒頂之災。 隱藏,消失:埋沒。沒落。 漫過,高過:水沒了
- 汩的解釋 汩 ǔ 水流的樣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治理,疏通:決汩九川。 擾亂:“天公豈物欺,若此汩時序”。 湧出的泉水。 沉沒(?):汩沒(?)。 汩 ù 迅疾的樣子:悲風汩起。
網絡擴展解釋
“沒汩”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糊塗或不明事理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人思維混亂、不清晰,缺乏判斷力或理解力,常用于描述某人處事不理智或反應遲鈍。
- 方言屬性:該詞屬于地域性表達,多見于明代以來的方言記錄,如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方言》中提到其與“鶻突”“懵懂”等詞并列,均表示不聰敏的狀态()。
2.讀音與構成
- 拼音:méi gǔ(“沒”讀作méi,非多音字mò)。
- 構詞特點:由“沒”(無、缺乏)與“汩”(水流混亂狀)組合,引申為“思緒混亂”的比喻義。
3.語境與用法
- 文獻記載:明代文獻中用于描述人的愚鈍,如“其不聰敏者曰……沒汩”()。
- 近義詞對比:與“糊塗”“懵懂”等詞類似,但更具口語化和地域色彩。
4.現代使用建議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方言研究或古文獻中。若需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客座贅語》等古籍(來源:、5、7)。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沒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沒汩(mò gū)是一個方言詞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沒有聲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沒字的部首是山,汩字的部首是水。沒字的筆畫數為丶;汩字的筆畫數為水。
來源
“沒汩”一詞源于方言,常用于中國南方的一些地方口語中。在這些地方,人們通常使用“沒汩”來形容某個物體或場景沒有任何聲音。
繁體
“沒汩”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沒濼”。
古時候漢字寫法
“沒汩”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沒有特定的字形,因為它是一個方言詞語,沒有被納入官方的規範字典中。
例句
1. 那個房間裡沒汩的聲音,讓人感覺很詭異。
2. 看着湖面上的小船,靜悄悄的,一點沒汩。
組詞
1. 汩水:湖泊或水池中的水流。
2. 汩汩:形容水聲潺潺、輕輕流動的樣子。
近義詞
寂靜、無聲、肅靜
反義詞
嘈雜、喧鬧、吵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