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戴名世的意思、戴名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戴名世的解释

(1653-1713)清代文学家。字田有、褐夫,号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所著《南山集》有反清言辞,被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其散文学明代唐宋派,较有特色,对后来的桐城派有一定影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戴名世(1653-1713)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田有,号南山,安徽桐城人。作为桐城派早期代表人物,其名在汉语词典中具有三重释义:

  1. 本义与字源考释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戴”为姓氏,源自周代诸侯国名;“名世”取自《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意指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该姓名组合体现儒家“立言不朽”的思想传统。

  2. 历史人物专指

    《中国历史大辞典》定义其为康熙年间进士,以散文创作和史学考据著称,代表作为《南山集》。因书中使用南明年号触犯清廷忌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南山案”被处斩,成为清代著名文字狱案例。

  3. 文学史定位

    《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桐城派先驱,评价其散文“雄浑峻洁,尤擅史传文体”,主张“道、法、辞”三者统一,直接影响方苞、姚鼐等人文论体系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清代文学批评史》指出其《答余生书》提出的“古文义法”理论具有承前启后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号褐夫、南山先生等,清初安徽桐城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因“南山集案”被处死。以下为详细解释:

  1. 生平与身份
    戴名世早年以时文闻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他潜心研究明史,广泛搜集遗老口述史料,但因著作《南山集》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被左都御史赵申乔弹劾“语多狂悖”,最终以“大逆”罪名被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史称“清代文字狱”。

  2. 文学成就与主张
    戴名世散文效法明代唐宋派,提出“精、气、神”三要素,主张“率其自然”“修辞立其诚”,强调文章的个性与真实表达。其风格对桐城派散文发展有直接影响,被后人视为该派先驱之一。

  3. 《南山集》案始末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南山集》因记载南明抗清史实并沿用永历年号,被清廷视为“反清言辞”。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腰斩于市,著作遭禁毁,成为清代文化高压政策的典型案例。

  4. 历史评价
    戴名世在史学上坚持实录精神,文学上追求创新,但因触犯清廷禁忌而悲剧收场。其墓现存于安徽桐城,碑文“戴南山墓”成为后世追思标志。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史料及文学研究,若需完整案件细节或散文理论分析,可参考《清史稿》及桐城派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纶包巟表演拨平不琅鼓残躯差误充颎出奔大错特错当耳边风黨齡彫谢发赀废彻敷条格不相入酤卖婚姻蟜蟜结伴举世无敌龛子阑语牢骚满腹轹釜力竭丽娟陵庙柳阴陆家老屋妈巴子迷心浓缩拍桌打凳配所苹车娉娉嫋嫋钱过北斗,米烂陈仓七残八败耆齿轻嘴七擒孟获秋风扫落叶全恉仁心仁闻软脂入闱伸歇鼠窃似许松虬通洋望尘莫及文证香酒县公乡约长谢役细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