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貢舉的部門。《宋史·範質傳》:“舉進士時, 和凝 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 質 所試文字,重之。”
“貢部”是古代中國負責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機構,其含義和職能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貢部指主持貢舉(科舉考試)的中央部門。自唐開元年間(713-741年)起,科舉事務正式由禮部掌管,因此“貢部”也代指禮部。
唐代制度
唐初科舉由吏部負責,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改歸禮部,此後“貢部”成為禮部在科舉職能上的别稱。
宋代延續
宋代沿用此制,《宋史·範質傳》記載翰林學士和凝曾“典貢部”,負責審閱考生文字,說明貢部職能仍屬禮部範疇。
《宋史》提到:“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質所試文字,重之”,印證貢部在宋代仍負責科舉考務。
《貢部》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古代官府的一個部門,負責管理和收納貢品。貢品是古代民衆向朝廷或貴族上繳的珍貴物品,用于表示忠誠和尊敬。
《貢部》這個詞的部首是貝部,它象征着貝殼。貝殼有很高的價值,象征着財富和尊貴。它的拼音是“gòng”,包含了11個筆畫。
貢部作為一個繁體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代,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人們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字來表達不同的含義。貢部就是其中之一,它在繁體字中被保留下來,以作紀念和傳承。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貢部的寫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寫法中,上部的小口形狀更窄,下部則更為扁平。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貢部的寫法逐漸演變成現代所見的形态。
1. 在古代中國,貢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方機構。
2. 貢部收納了各地民衆上繳的貢品。
貢部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代表的是一個官府部門的名稱。
近義詞:貢士、進貢
反義詞:收繳、抗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