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迹的意思、寄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迹的解釋

[stay;sojourn temporarily] 在外鄉停留或暫住

寄迹桂林

詳細解釋

同“ 寄蹟 ”。 唐 鄭谷 《府中寓止寄趙大谏》詩:“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即目於招賢館寄跡,以伺聖旨禦筆除授。”《再生緣》第六6*四回:“ 南海 伽藍曾寄跡,中朝水墨近傳神。”


同“ 寄迹 ”。 宋 梅堯臣 《代書寄王道粹學士》詩:“況約他時來寄蹟,何須今日去論文。”


猶言暫時托身;借住。 晉 陶潛 《命子》詩:“寄迹風雲,冥茲愠喜。” 唐 許堯佐 《柳氏傳》:“ 天寶 末,盜覆二 京 ,士女奔駭。 柳氏 以豔獨異,且懼不免,乃剪髮毀形,寄迹 法靈寺 。”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同好四五人,招尋忘出處,寄迹依琳宮,雙 松 得儔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有這樣的湖山,有這樣的好鄰居,我生平寄迹過的地方不少,總要以這兒為最接近理想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寄迹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寄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 jì,其核心含義是暫時寄托自己的行蹤或栖身于某處,常用于表達在外鄉短暫停留或借住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晉代陶淵明《命子》詩:“寄迹風雲,冥茲愠喜。” 指在動蕩時局中暫托行迹,不顯露喜怒。
    • 唐代鄭谷《府中寓止寄趙大谏》:“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 表達在京城短暫停留的境遇。
  2. 文學擴展:

    •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寄迹招賢館”,指主人公暫居某地等待機遇。
    • 清代吳偉業作品中亦用“寄迹”形容隱逸生活,如“寄迹漁樵”。

三、例句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總結

“寄迹”既可用于具體的地理暫居(如他鄉、寺廟),也可隱喻人生境遇的短暫寄托(如風雲世事)。其文學色彩濃厚,常見于詩詞與古典小說,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迹

寄迹是一個詞語,由“寄”和“迹”兩個字組成。

“寄”字是由“宀”和“土”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意思是詞義詞義:暫居、暫寓、留宿等。

“迹”字是由“辶”和“亦”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意思是痕迹、蹤迹等。

寄迹這個詞的來源有多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指離開原有的居住地或常駐地,暫時寄居、寄宿在别處的意思。另一種解釋是指動物或人之間相互追蹤、追逐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寄迹用“寄蹟”表示。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寄迹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寄跡”或者“寄蹟”的樣子。

以下是寄迹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出于經濟困難而需要寄迹親朋家。
  2. 兩隻獵犬在山林中寄迹追捕野獸。

以下是與寄迹相關的組詞:

  1. 背井離鄉
  2. 流浪
  3. 暫居
  4. 流亡

以下是與寄迹意思相近的近義詞:

  1. 暫居
  2. 逗留
  3. 居住

以下是與寄迹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1. 安居
  2. 固守
  3. 常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