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角巾的意思、烏角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角巾的解釋

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頭巾。常為隱士所戴。 唐 杜甫 《南鄰》詩:“ 錦裡先生 烏角巾,園收芋栗不全貧。” 仇兆鳌 注:“角巾,隱士之冠。” 宋 陸遊 《小憩長生觀飯已遂行》詩:“道士青精飯,先生烏角巾。” 元 楊維桢 《湖州作》詩之四:“ 湖洲 野客似 玄真 ,水晶宮中烏角巾。” 清 方文 《壽姚休那先生》詩:“田磽不飽青精飯,髮秃還飄烏角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角巾”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頭巾,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烏角巾是古代用葛布制成的黑色頭巾,帶有折角設計,常被隱士或文人佩戴。其名稱源于顔色(烏黑)與形制(角狀折痕)的結合。

二、形制與用途

  1. 材質與外觀:以葛布(植物纖維織物)為材料,染成黑色,頭巾邊緣有硬挺的折角。
  2. 佩戴群體:多為隱逸之士、文人雅士的标志性裝束,如唐代杜甫詩中提到的“錦裡先生”便以烏角巾示其隱者身份。

三、文化象征

四、文學與曆史關聯

五、相關延伸

“烏巾”為烏角巾的簡稱,如《辭海》釋義“黑頭巾即烏角巾”。兩者均指向隱士身份,但烏角巾更強調折角形制。

總結來看,烏角巾不僅是古代服飾,更是融合了隱逸文化、文人精神與哲學思想的象征物,其内涵在詩詞典籍中得以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角巾的意思

《烏角巾》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品貌或位置高貴。通常指穿戴樸素,但内心崇高和高尚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角巾》的拆分部首是“烏”和“巾”,其中“烏”是一個獨體字,讀音為“wū”,表示黑色。而“巾”是一個旁字,讀音為“jīn”,表示頭巾、頭帕。

《烏角巾》共有8個筆畫,其中“烏”有4個筆畫,“角”有4個筆畫,“巾”有2個筆畫。

來源

《烏角巾》最早見于《後漢書·魏武故事傳》,是形容曹操身着簡樸的服飾,卻具有崇高品質和高尚氣質的人。

繁體

《烏角巾》的繁體字為「烏角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一個獨體字和另一個字合寫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字詞,這種寫法稱為合字。例如,“烏”和“巾”合寫成“烏角巾”。

例句

他雖然穿着一件簡樸的烏角巾,但他的言談舉止卻透露出高貴和崇高的氣息。

組詞

組詞:巾帼、巾箱、巾帛、巾帼英雄。

近義詞

近義詞:壯麗巾、高貴巾、華麗巾。

反義詞

反義詞:華麗衣、奢華衣、富麗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