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角之牛;小牛。《易·大畜》:“童牛之牿。” 陸德明 釋文:“童牛,無角牛也。”《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 冉駹夷 ﹞有旄牛,無角,一名童牛。”《太平禦覽》卷八四引《周書》:“童牛不服,童馬不馳。”
“童牛”一詞的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無角之牛或小牛
根據《易·大畜》《後漢書》等古籍記載,“童牛”指無角的牛或未長成的小牛(如、5)。例如《後漢書·西南夷傳》提到“旄牛無角,一名童牛”。此釋義強調動物本身的生理特征。
脫去牛籠口的動作
有學者(如廖名春教授)提出,“童”在古文中可解為“脫去”,因此“童牛”指脫去牛籠口的行為。但此說法屬于學術争議,尚未成為主流解釋。
比喻年幼無知的人
在成語中,“童牛”被引申為“年幼無知者”,用于批評缺乏經驗卻自大的人。例如:“他雖聰明,但尚如童牛,需多加磨煉。”
成語“童牛角馬”中的特殊含義
該成語中,“童牛”指無角之牛,“角馬”指長角的馬,二者均違反常理,比喻不倫不類或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例如漢·揚雄《太玄經》:“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如需進一步探讨學術争議或成語典故,可參考《太玄經》或訓诂學研究(如、8)。
《童牛》一詞是漢語中的成語,表示年輕的牛,也借指年少無知的人。
《童牛》的拆分部首為牛字的部首(牛),同時它也是一個獨體字。
《童牛》的筆畫總數為8畫。
《童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它蘊含了對年輕人稚嫩無知的描繪。
在繁體字中,《童牛》保留了其原有的意義和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漢字寫作“童牛”并沒有太多的變化,形狀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1. 他是個童牛,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2. 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不能成為停留在童牛的人。
牛奔、牛氣、牛奶、牛魔王
童子、稚牛、幼童
成年人、老牛、老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