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禮的意思、賓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禮的解釋

(1).上古朝聘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孫诒讓 正義:“謂制朝聘之禮,使諸侯親附,王亦使諸侯自相親附也。”

(2).古代五禮之一。指接待賓客的禮節。 元 韓奕 《齊天樂·壽内》詞:“白頭尚舉齊眉案,相敬未忘賓禮。”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何溫順公》:“上欲藉其軍力,乃延置至 興京 ,款以賓禮,而以公主妻之。”參見“ 五禮 ”。

(3).謂以上賓之禮相待。《國語·周語下》:“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 晉 陸機 《辨亡論上》:“賓禮名賢,而 張昭 為之雄;交禦豪俊,而 周瑜 為之傑。”

(4).引申為敬重。《漢書·晁錯傳》:“賓禮長老,愛卹少孤。”《晉書·江灌傳》:“頃之, 簡文帝 又以為撫軍司馬,甚相賓禮。”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一·狐仙談曆代麗人》:“﹝ 北齊 文宣李皇後 ﹞天性淑惠,為 文宣帝 所賓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賓禮”是中國古代禮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讀,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一、核心定義

賓禮是古代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之一,主要用于規範不同政治實體之間的交往禮節。其核心功能是“親邦國”,即通過禮儀制度促進天子與諸侯、諸侯國之間的親附關系(源自《周禮·春官·大宗伯》)。

二、具體内涵

  1. 政治交往禮儀

    • 朝聘制度:諸侯按季節朝見天子,分“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四種形式,不同季節對應不同禮儀規格()。
    • 特殊事務禮儀:如“時見”(天子因征讨等事臨時召集諸侯)、“殷覜”(諸侯集體朝見)等,體現靈活性與等級性()。
  2. 禮節形式 包含朝、聘、盟、會、遇、觐、問、視、誓、同、錫命等具體儀式,涵蓋外交會盟、使節互訪、冊封賞賜等場景()。

  3. 延伸意義

    • 敬重之意:如《漢書》記載“賓禮長老”,指以禮敬重長者()。
    • 主客之禮:廣義上也包括民間接待賓客的禮節,如元代文人韓奕詩中“相敬未忘賓禮”即指夫妻間的相敬如賓()。

三、曆史演變

四、文獻佐證

《周禮》《漢書》《晉書》等典籍均記載了賓禮的具體實踐,如孫權以賓禮待謀士滕胄、清代皇帝以賓禮接待蒙古貴族等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典流程或曆史案例,可查閱《周禮注疏》《嘯亭雜錄》等原始文獻,或訪問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賓禮的意思

賓禮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為了感謝或表示敬意而贈送給賓客的禮物或儀式。賓禮是人們之間交往時常見的一種形式,具有文化傳承和社交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賓禮的拆分部首為宀和礻,宀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思,礻表示與祭祀儀式相關。賓禮的總筆畫為11。

來源及繁體

賓禮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它的繁體字是賓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賓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據史書記載,賓禮最早是用象形字表現的,形狀類似于一座房屋和一種祭祀的儀式。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化,形成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這次會議,我們特地準備了一份賓禮,以表示對貴賓的敬意。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賓禮是重要的會客禮儀之一。

組詞

賓客、賓至如歸、饋贈

近義詞

賓館、禮品、饋贈

反義詞

主禮、主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