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電的意思、代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電的解釋

舊時公文形式之一。内容簡要如電報文稿,用快郵寄遞,稱“快郵代電”,省稱“代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代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公文術語,指“以電報形式發出但通過郵遞送達的公文”,又稱“快郵代電”。其核心含義與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代電”是民國時期(尤其是抗戰階段)為節約電報資源而創設的公文形式。其本質是書面公文,但采用電報的簡潔格式與緊急标識,通過郵政系統寄送而非電訊傳輸。例如政府機關需快速傳達非即時性指令時,會以“代電”形式發文,文末标注“×年×月×日代電”字樣。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資源節約:戰時電報資源緊張,重要但非緊急的公務改用書面寄送,保留電報的編號、密級等格式(如“急密代電”)。
  2. 效率平衡:相比普通公文,代電省略繁瑣禮節用語(如“等因奉此”),内容更簡練,兼顧時效性與成本。
  3. 行政層級應用:常見于省級以下機關往來文書,如省政府向縣市下達指示,或部門間協調事務。

三、文體特征

四、現代使用與文獻例證

當代“代電”主要見于曆史檔案與研究文獻。例如: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代電”詞條(紙質版)
  2.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公文程式條例》釋義(https://www.ndc.gov.tw
  3.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民國公文制度研究》(專著,2018)

網絡擴展解釋

“代電”是舊時中國官方文書的一種形式,主要用于代替電報傳遞信息,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本定義

代電指模仿電報格式的公文,内容簡明扼要,通過郵政快件傳遞,全稱為"快郵代電"。其特點是既保留電報的簡潔性,又采用普通郵政方式投遞。

二、曆史背景

  1. 産生原因:民國時期電報費用昂貴,政府為節省開支,對非緊急事務改用紙質快件傳遞,但保留電報的格式特征。
  2. 格式特征:文書擡頭标注"代電"二字,正文采用分段編號(如"一、二、三")的簡潔行文方式。

三、使用場景

四、現代演變

隨着通訊技術發展,代電自20世紀50年代後逐漸被電話、傳真取代,目前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仿古場景。需注意現代語境中"代電"可能被誤解為"代理電話/電力業務",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提示:如需查看完整曆史文書案例,可訪問(查字典)、(漢語辭海)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髎壁繭铛铛斥女叢毛打破悶葫蘆都鹹端倪斷弦掇桂放曠黼黻皇猷富士山趕騷乖詭合群黃眉翁昏渝澗流檢字徼能甲胄金冊金籝輯綏幾榻隽李康成克周老實頭臘日涼闇靈命陵政淋淋緑筱夢徵谟策跑樓兒掱手疲勚前因後果秋膠容質三熏善戰舍沈深手撓叔達宋鵲隨俗沉浮遂欲田舍子天智鐵了事推理萬品文獻寫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