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藐國家的政法。《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陵政則杜之。” 鄭玄 注:“《王霸記》曰:‘犯令者,違命也。’陵政者,輕政,法不循也。” 孫诒讓 正義:“《一切經音義》引《蒼頡》雲:‘陵,侵也。’謂輕藐國之政法,不率循之,是為陵政也。”
“陵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當權者濫用職權、藐視法紀的行為,尤其強調對政治規則或國家法律的輕視與踐踏。該詞由“陵”(超越/侵犯)和“政”(政治/治理)構成,字面可理解為“侵犯正常治理秩序”。
詞義核心
源自《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犯令陵政則杜之”的記載,鄭玄注:“陵政者,輕政,法不循也。” 即指輕視國家政法、不遵循法規制度的行為。
行為表現
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君主專橫跋扈、以權壓法(如的“濫用職權”),也可指廣義上對法律權威的藐視(如提到的“不率循政法”)。
語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任何層級中無視規則、破壞制度的現象,例如企業管理者獨斷專行、基層執法者越權行事等。
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普遍較低,以上分析綜合了多個來源的共性描述,未涉及學術考據層面的争議。如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周禮》原文及權威注疏。
《陵政》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líng zhèng。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阝(邑)和攴(撲)。它總共有10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陵政》指的是君主或統治者對于陵寝管理的政策和措施。陵寝是皇帝、貴族和重要人物埋葬的地方,陵政便是為了保護和管理陵寝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繁體字中,《陵政》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采用了「陵」和「政」兩個字。這兩個字的結構和形狀在繁體字中比較複雜,但意思和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并且有不同的字體風格。然而,《陵政》這個詞在古代寫法中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形狀,隻是字體風格和筆畫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陵政》的例句:
1. 君主需要制定合理的陵政來維護陵寝的安全。
2. 他在統治時期實施了嚴格的陵政來保護國家的陵寝。
相關的組詞有:
1. 陵寝:指皇帝、貴族和重要人物的埋葬地。
2. 陵墓:指用于埋葬的土堆或建築物。
3. 陵園:指修建在陵墓周圍的公園或花園。
4. 陵撫:指對陵寝進行維護和保護的工作。
近義詞有:
1. 陵制:指陵寝的管理制度。
2. 陵蒿:指陵寝周圍的雜草。
反義詞有:
1. 陵享:指君主和貴族在陵寝中享受安甯和榮譽。
2. 陵顯:指陵墓和陵寝的顯赫和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