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臘日的意思、臘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臘日的解釋

(1).古時臘祭之日。農曆十二月初八。 應劭 《風俗通·祀典·竈神》引 漢 荀悅 《漢紀》:“ 南陽 陰子方 積恩好施,喜祀竈,臘日晨炊而竈神見。”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唐 杜甫 《臘日》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臘日,寺院送麵油與門徒,卻入疏教化上元燈油錢。”

(2).泛指農曆十二月的時候。《水浒傳》第三二回:“時當臘月初旬, 山東 人年例,臘日上墳。” 張志民 《梅園青松·周總理啊,就在我們身旁》詩:“整整一年了,又一度隆冬數九--臘日景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臘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日,其含義與演變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詳細闡釋:


一、本義與起源

臘日最初指年終祭祀百神之日。"臘"(臘)本為祭名,源于先秦時期的"蠟祭"與"臘祭":


二、日期演變

臘日的具體日期曆代不同:

  1. 先秦至漢初:無固定日期,多在歲末農閑時擇日舉行。
  2. 漢代定型:漢武帝頒《太初曆》後,正式定臘日為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幹支紀日),取"戌"屬土、寓五谷豐登之意(《風俗通義·祀典》)。
  3. 南北朝後:受佛教影響,部分地域将臘日與佛成道日(十二月初八)結合,演變為"臘八節",但官方仍以戌日為臘日。
  4. 唐宋以後:臘八節普及,逐漸取代傳統臘日成為民間主流節日。

三、核心民俗與意義

臘日的核心活動圍繞祭祀與驅邪展開:


四、文化影響與演變

臘日作為農耕文明的時間節點,深刻影響後世: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應劭《風俗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範晔《後漢書·禮儀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4. 宗懔《荊楚歲時記》,山西人民出版社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臘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其含義和習俗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臘日最初指古代歲末祭祀百神、祖先的節日,後逐漸與佛教文化融合,演變為農曆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南北朝時期,臘日被固定為臘月初八,成為民間重要節日。

二、曆史演變

  1. 早期日期不固定: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用于祭祀神靈。
  2. 南北朝定型:至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臘日确定為十二月初八,并融入驅疫、擊鼓等習俗。

三、主要習俗

四、文學記載

杜甫《臘日》詩雲:“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反映了臘日的氣候特點及節日氛圍。

五、現代意義

如今臘日主要以臘八節形式傳承,保留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等習俗,成為春節前的重要民俗節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地方習俗差異,可參考《荊楚歲時記》等古籍或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掌邊局伯長不禮不吐不茹嘗麥乘楂蟲蝗除目達分道試登興阿時趨俗番役發衆工部局共聚構造地震關候毫翰候省緩歌慢舞徽祖阍吏嘉命剪燈驚籲吉錢計樞技養考核鲙縷款結愧惕奎藻略等六盤山隆中客賣賬偏辨謙泰鬐鬣青秀青甃絇屦乳橘塞鴻善經申請書屬性思辯訴法逃稅謄録所猥局烏木侮折鄉榜銷瘠下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