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夢徵的意思、夢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夢徵的解釋

猶夢兆。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 天聖 初, 宋元憲公 在場屋日,夢魁天下。故事,四方舉人集京師,當入見,而 宋公 姓名偶為衆人之首,禮部奏舉人 宋郊 等,公大惡之,以為夢徵止此矣,然其後卒為大魁。” 明 文徵明 《董氏竹岡阡碑》:“初大理之葬禦史公也,有夢徵焉。”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南遊夢》:“旋署 松江府 知府,州人遮道送别,公避之,由北門登舟,然後知夢徵之乃如此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夢徵(mèng zhēng)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夢”與“徵”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夢中出現的預示吉兇禍福的征兆。古人認為夢境是神靈或天意的暗示,常将離奇的夢境視為未來事件的預兆。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夢”的本義

    指睡眠時産生的幻象或潛意識活動。《說文解字》釋:“夢,寐而有覺也。”即睡眠中有所感知的景象。

  2. “徵”的深層含義

    “徵”在此處讀作zhēng,意為“征兆”“迹象”。《說文解字》注:“徵,召也”,引申為驗證、預兆。如《周禮·春官》載占夢官職責:“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即通過夢境徵驗吉兇。

  3. “夢徵”的合成詞義

    指夢境中被視為預示未來事件的特殊符號或情景,常見于古籍對重大曆史事件的記載。例如:

    《後漢書·馮異傳》:“異夢乘龍上天,覺而告武侯曰:‘此夢徵當貴也。’”

    (馮異夢見乘龍升天,醒後告知主公,認為此夢預示顯貴。)


二、文化背景與典籍例證

古人将“夢徵”納入“天人感應”體系,認為其與個人命運、國家興衰相關:


三、學術文獻中的權威定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夢徵”為:“夢中所示之兆驗。”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1380頁。

  2. 《中國古代夢文化》(劉文英著)

    指出:“夢徵是原始占夢術的核心,商周甲骨蔔辭中已有‘王夢,唯吉’等記載,體現先民對夢兆的笃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第三章第二節。


四、現代語義的演變

當代漢語中,“夢徵”一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文化史的語境。其概念可對應現代心理學中的“預知夢”(precognitive dream),但科學界普遍認為此類現象屬巧合或潛意識投射,無實證依據。


參考文獻(基于權威典籍與學術著作):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左丘明,《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4. 劉文英,《中國古代夢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夢徵”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mèng zhēng,其核心含義是“夢境中的征兆預示現實或未來”。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曆史與文學用例

  1.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
    • 記載宋元憲公科舉前夢見自己“魁天下”(中狀元),後因姓名巧合被禮部列為舉人之首,最終果然高中。此事說明古人認為夢境具有預示性。
  2. 明代文徵明《董氏竹岡阡碑》:
    • 描述大理寺官員葬父時出現夢境征兆,暗示命運關聯。

相關概念辨析


文化意義


權威來源總結

别人正在浏覽...

昂揚寶劄薄裝悲情彬彬濟濟並船不知所錯蒼岑钗德池堂創造教育傳訊儲斂楚王城大才盤盤定武蘭亭定窯逗鬧敦如嚲避讀誦二拍訪覃封角風木之思封禺共奉鞲鷹绁犬橫梗輝音将士鷑鸠靜客镌汰竣事款谒椋子木理斷淩騰麟角鬥馬兵密塗乾窦晴煖清圓裘馬聲色七隩卻還三料匠失道寡助稅屋忪蒙套索兔宮土曜惟桑兀顔香署現下羨語